“光之山”钻石回家有望,印度新法案出鞘,流失文物不再是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1:11 1

摘要:这段仅两分钟、播放58万次的视频,点燃了印度网民的复杂情绪。许多人提到,像“光之山”这样珍贵的国宝确实不在本国,并自嘲说去大英博物馆像是“回老家认亲”。

最近,一段英国博主亚历克斯在印度博物馆的视频火了。

视频里,空荡的展柜让他和印度朋友阿米娜感慨,很多文物可能都在伦敦。

这段仅两分钟、播放58万次的视频,点燃了印度网民的复杂情绪。许多人提到,像“光之山”这样珍贵的国宝确实不在本国,并自嘲说去大英博物馆像是“回老家认亲”。

这些激动的情绪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文明被生生割裂的痛苦。据专家估算,目前英国境内收藏着数千件印度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是在18世纪到19世纪英国殖民印度期间被掠夺走的。

仅大英博物馆一家,就拥有500多件印度珍品,从史前陶器到近代的珠宝,几乎能完整串联起印度文明史。反观印度本国的博物馆,许多关键历史阶段的文物都出现了断层,就像一本缺了页的家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那颗著名的“光之山”钻石。1849年,英国军队在战争中获胜后,直接将这颗钻石抢夺过来,献给了英国王室,将其作为战利品。

多年来,印度人民一直呼吁归还这颗钻石,但英国官方却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诿,一会儿说“是合法得到的”,一会儿又辩称“我们是代为保管,文物属于全人类”,就是绝口不提归还之事。

然而,今天的印度不再仅仅满足于网友的吐槽和呼吁。追回流失文物,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议题。2023年,印度通过了《文物保护修正法案》,赋予政府在国际上追讨文物的法律权力,这无疑为追索行动装上了一把“尚方宝剑”。

进入2024年,印度更进一步,成立了专门的“遗产回收委员会”,与大英博物馆等机构进行了20多次谈判。终于在今年9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追回了12件19世纪被盗走的青铜神像,这也是新法案实施后的首个实质性成果。

面对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和追索行动,大英博物馆的发言人仍然坚持着一贯的说辞,仅仅表示“正在与印度进行学术合作”,对何时归还文物却只字不提。但印度文化部官员在国会上的表态却掷地有声:“每一件流失的文物都是文明的碎片,少一块都不完整,我们绝不会放弃追索。”

这场由短视频引发的争议,其深层根源是殖民历史留下的旧伤疤再次被揭开。大英博物馆里排列整齐的印度文物,与印度国家博物馆里的空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正是殖民历史最直观的证明。

如今,不仅仅是印度,越来越多的曾经被殖民的国家都开始积极追回自己的文物,去殖民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说到底,博物馆好不好,不在于它有多少宝贝,而在于它做事讲不讲规矩。那些被抢来的文物,再珍贵也带着不光彩的过去。

它们本该在自己的家乡传承历史,是时候让它们回家了。毕竟,一个文明的根,不该一直留在别人的博物馆里。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