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去世的人飙升!医生含泪苦劝:无论多大年纪,天冷坚守 5 原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1:0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又是脑中风,凌晨三点送来的,来得太急,已经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

这是急诊医生王力在这个月第三次在急救室门口无奈地摇头。

送来的,是一位65岁的男性,退休教师,平时身体还算硬朗,没三高,也不抽烟喝酒。

只是那几天广州气温骤降,他晚上临睡前觉得屋里太冷,关了窗、关了空调——结果就是,半夜突发中风,家人醒来时他已意识模糊,嘴歪手瘫

“他平时那么注意健康,怎么就突然中风了?”女儿泣不成声。

王医生说了一句令人心寒的话:“天冷是中风的高发期,每年只要冷空气一到,脑中风病人就排着队送进来。”

你以为只有老人会中风?错!现在中青年突发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而真正让医生焦急的,是这么多悲剧本可以避免——只要能提前做好5件事,或许,结局可以不一样。

中风不是某一刻的意外,而是“温度+生活习惯+忽视”的积累。天冷时节,正是中风“伏击”的黄金期。

那么,中风为何偏爱寒冷季节?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中风“高危边缘”?那5条黄金守则,又到底是哪5条?

请记住,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救命。

当冷空气突然来袭,人体为保持核心温度,会本能地收缩血管、升高血压,这是身体的“保命机制”。但这对于本就血管不太健康的人来说,却是“最后一根稻草”。

脑血管像水管,遇冷突然收缩,就容易“爆管”或“堵塞”。倘若你已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病症,冬季便宛如一个“雷区”。此时身体状况本就脆弱,寒冷更易诱发风险,堪称“爆雷期”。

2021年中国卒中学会数据表明:冬季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夏季,达后者的2.7倍。

在各类脑卒中病症里,脑梗死占比居多,凸显冬季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而且,夜间和清晨是中风高峰,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超过8℃时,危险更大。

中风分为两大类:

缺血性中风(脑梗):约占70%,主要是血管堵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约占30%,多由高血压引起血管破裂。

无论哪一种,都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甚至死亡。

更令人警醒的是:中风“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45岁以下中风患者占比已达18.6%,多与熬夜、应酬、压力过大有关。

中风不是“命运”,而是“积累”的结果。特别是在寒冷天气,如果以下几个行为你经常做,身体可能已在中风边缘徘徊

忽冷忽热洗澡:

热水澡确实舒服,但很多人喜欢关门窗洗澡,一开门突然寒风灌入,血管骤然收缩,诱发中风风险飙升

尤其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经不住温差刺激。

清晨起床太猛:

天冷赖床是常态,但一些人醒来猛地起身,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此时如果血压瞬间波动,脑供血受阻,中风风险加倍

晚上不喝水怕起夜:

不少人晚上不敢喝水,怕夜里频繁上厕所。结果是整晚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上升,容易形成血栓,夜里发生脑梗的概率更高。

高盐饮食+情绪波动:

冬天饭菜口味偏重,加上节日聚餐,摄盐量容易超标。钠摄入过多可加速高血压恶化,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之一。而且,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抑郁,这些也是中风“推手”。

缺乏运动+取暖方式不当:

不少人冬天窝在家里不动,血液循环变慢;而一些不规范的取暖方式(如电热毯、电暖炉)可能导致夜间体温波动剧烈,增加血压不稳定风险

这些变化往往悄无声息,却如同埋在健康地板下的地雷,随时可能引爆。

医生们反复强调,中风可以提前预防,尤其是在天气转凉后,只要做到以下5件事,就能把风险大大压下去:

控温,别让血管“中惊”:

室内保持18℃以上恒温是理想状态,尤其早晚要防止温差过大。睡前别关空调暖气,设定恒温模式最稳妥。

起床前先在被窝里活动手脚几分钟,再慢慢坐起身,减少体位变化带来的冲击。

喝水,别让血液太“稠”:

每天保证1500~2000ml温水摄入,尤其睡前半小时、起床后半小时各喝一杯温水,可以帮助稀释血液,减少血栓风险。

哪怕夜里起夜,也别怕麻烦,保持水分摄入比起夜更重要

动一动,防止血液“静滞”:

冬天不是运动的禁区。哪怕只是每天走30分钟、做做广播体操,也能提高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

特别是中老年人,建议饭后散步,防止血糖波动诱发脑部供血不足。

控血压,是“第一防线”:

中风中高血压相关者超过70%,稳定血压比什么都重要

建议每周至少测2次血压,特别是清晨起床后半小时测值更具代表性。如发现清晨血压升高超130/80mmHg,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吃得清淡,别给血管“添堵”:

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多吃富含钾和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豆腐、坚果),有助于平稳血压,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肉类和酒精,过饱、饮酒也是中风“导火索”之一。

这5条原则,不分年龄、无论性别,一年四季都适用,特别是寒冷季节更是“保命守则”。

一杯水、一顿饭、一次运动,都是你与中风之间的“防火墙”。

医生能做的是抢救,但真正的“自救”始于日常的每一个细节。

天冷了,请你也帮自己、帮父母查查这些细节有没有做到。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若你已经有基础疾病(如三高、冠心病等),更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血管功能筛查和个性化评估。

参考资料: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2.《卒中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年更新版)》
3.《寒冷环境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
5.《水分摄入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中国健康营养杂志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来源:老王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