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业领域:涉及有机溶剂使用(如化工、印刷、涂装等)、粉尘产生(如矿山、建筑、机械制造、陶瓷加工等)、噪声污染(如机械加工、纺织、冶金等)的行业。适用人群:相关行业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线作业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业健康培训负责
该PPT围绕职业病危害防治展开,内容系统且贴合实际工作需求,能为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健康培训提供有力支撑,帮助员工掌握关键的防护知识与技能。
(一)培训目的:强化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让全体员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方法和要求,进而强化企业对职业病的防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
(二)适用范围
行业领域:涉及有机溶剂使用(如化工、印刷、涂装等)、粉尘产生(如矿山、建筑、机械制造、陶瓷加工等)、噪声污染(如机械加工、纺织、冶金等)的行业。
适用人群:相关行业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线作业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业健康培训负责人。
(三)核心价值: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真实案例(如“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昆山粉尘爆炸事故”),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可落地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内容,填补员工职业健康知识空白,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
(一)职业病相关知识
职业病定义与分类:明确职业病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发的疾病(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介绍职业病分类演变(1957年14种至2013年10大类132种),详细列出10大类职业病,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60种)等。
职业禁忌症:定义职业禁忌症为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更易遭受危害、罹患职业病或加重自身疾病的特殊生理/病理状态;列举常见禁忌,如接触粉尘禁忌肺结核、肺病,接触噪声禁忌听力损失、心脏病等。
职业病特点:指出职业病具有接触人数多、患病数量大,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问题突出),流动性大、转移严重,隐匿性、迟发性(危害易被忽视),经济损失大、影响长远,群体性事件频发(如“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等特点。
相关法律法规与用人单位义务:介绍《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实施)及《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规;明确用人单位需组织员工进行上岗前、定期、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及时报告并安排诊断等义务。
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点明企业接触的三大核心危害因素——有机溶剂(常温液态、溶解油脂橡胶等有机物)、粉尘(直径小的固体颗粒,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噪声(无规律频率强度的声音)。
(二)有机溶剂的认识与危害预防
有机溶剂分类与特性:分类包括芳香烃类(苯、甲苯等)、脂肪烃类(戊烷等)、卤化烃类(氯苯等)等;特性为液态易蒸发、有刺激性/芳香气味、蒸汽比空气重、多数不溶于水、易燃等。
潜在危害:包括对人体的危害(皮肤接触溶解油脂、呼吸吸入麻醉神经系统、消化摄入引发恶心呕吐)和火灾爆炸风险(闪点低、易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产生静电火花),并结合“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分析。
预防措施:分为工程控制(通风透气、电气防爆、管控物料使用量)和管理控制(制定明火作业管理制度、安全作业标准,定期检查排气装置与消防设备)。
厂内常用有机溶剂(甲苯):介绍甲苯的理化性质、健康危害(刺激皮肤黏膜、麻醉中枢神经)、急救措施、消防措施及日常使用注意事项(通风、严禁烟火等)。
(三)粉尘的认识与危害预防
粉尘来源、分类与特性:来源包括矿山开采、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等;分类以有机性粉尘为主(植物性、动物性、人工有机粉尘);特性涉及化学成分(决定危害程度)、分散度(越高危害越大)、硬度、荷电性、爆炸性(可燃性粉尘如金属粉、煤粉易爆炸)。
主要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引发尘肺、中毒、致敏、致癌,刺激皮肤黏膜)和粉尘爆炸(需满足粉尘浓度达标、有明火、充足氧气,结合“昆山粉尘爆炸事故”分析)。
控制措施:遵循“三级防治”原则(一级杜绝危害、二级早期发现、三级后期康复)和“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具体措施如改革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发尘源、通风除尘、个体防护(防尘口罩)、定期检查等。
(四)噪声的认识与危害预防
噪声物理特性与来源:物理上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的声音,环保角度是妨碍休息工作的声音;来源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危害大)、居民噪声。
等级与危害:用分贝(dB)划分等级,保护听力需≤90dB、保证工作学习≤70dB、保证休息≤50dB;危害有心理效应(烦躁、效率下降)、生理效应(头痛、耳聋)、物理效应(破坏设备建筑)。
防护措施:从声源处(安装消声器)、传播过程(设置隔声屏障、种植树木)、接收处(佩戴耳塞/耳罩)减弱噪声;车间防护包括室内声学处理(静音地垫、吸声墙面)、设置吸声屏障、使用消声器与阻尼减振技术。
三、预期学习效果(一)员工知识层面
掌握职业病的定义、分类、特点及《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要求,明确自身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利与义务。
深入了解有机溶剂、粉尘、噪声三大危害因素的理化特性、潜在危害(如有机溶剂火灾爆炸、粉尘致尘肺、噪声致耳聋),能识别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场景。
(二)员工技能层面
学会针对不同危害因素的防护方法,如正确使用防尘口罩、耳塞,掌握有机溶剂泄漏、粉尘超标、噪声超标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如甲苯接触后的急救措施)。
熟悉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能配合完成上岗前、定期、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知晓健康档案的重要性。
(三)企业管理层面
帮助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落实“三级防治”和“八字方针”,优化通风、除尘、降噪等防护设施的配置与管理。
降低企业职业病发生率和安全事故(如粉尘爆炸、有机溶剂火灾)风险,减少经济损失,营造合规、安全的职业健康环境,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与员工归属感。
来源:安全生产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