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牛孔镇:打好“四张牌”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新乐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09:52 1

摘要:近年来,绿春县牛孔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耕文化传承、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打好“四张牌”,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牛孔常开长盛。

近年来,绿春县牛孔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耕文化传承、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打好“四张牌”,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牛孔常开长盛。

文化传承牌:激活民族情感共鸣

牛孔镇深挖民族文化富矿,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精神纽带。

非遗“活”起来:彝族聂苏跳鼓舞自登上《云南印象》舞台后声名远播,2009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通过常态化展演和传承培训,这一古老舞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对外展示彝族文化的亮丽名片,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认同。

红色“燃”起来:依托平掌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信仰传承”故事会等党建品牌,将红色基因融入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开展党员培训、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凝聚爱国情怀,增进“五个认同”。

产业联动牌:绘就共同富裕画卷

牛孔镇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让各族群众在产业链上抱团发展、共享红利。

指尖技艺变经济:通过“党组织+合作社+绣娘”模式,整合彝族刺绣资源,成立专业合作社,凝聚100余名绣娘,带动周边200余名零散绣娘就业。与楚雄南华县联动开展“接单式”培训,实现非遗技艺传承与增收致富双赢。

特色产业促增收:探索“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红高粱、大棚果蔬等特色产业。2025年,牛孔镇红高粱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惠及农户3000余户,3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户均增收约4000元。各族群众在土地流转、劳务合作、利润分红中实现稳定增收,切实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财富”。

民生融合牌:织密民族团结保障网

牛孔镇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作为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和美乡村共建设:2025年,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卫生户厕改造1287户,推进16个“千万工程”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荒田村探索的“十步法”和“3333”工作模式,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各族群众共享宜居环境。

“一老一小”共守护:打造“党建+一老一小”示范点,以“六个同心”服务体系,为419名儿童配备“代理家长”,为132名老人确定“临时子女”。开展义诊、理发、家电维修等暖心服务,让各族老人安享晚年、儿童健康成长,在互帮互助中传递温情。

治理协同牌:筑牢和谐稳定压舱石

牛孔镇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为民族团结进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治平台“一站式”服务:按照“五有”标准建成镇级综治中心,实现群众接待、矛盾调解等“一站式”办理。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联动运转,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法治宣传“全覆盖”:通过法律讲座、咨询服务、资料发放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受教育群众达5000人次以上。同时强化法律服务,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民族团结。

如今的牛孔镇,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文化传承中增进认同,在产业发展中携手共进,在民生改善中凝聚人心,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白玉保

责编李泽森

校对:李猛

总编:邱自松

来源:绿春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