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突袭,是防备与抗击对手运用欺骗、误导或非对称手段突然袭击的行动。尽管现代侦察技术提升了战场透明度,显著降低了传统军事突袭的隐蔽性,但智能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大量突破传统战场认知的“意想不到”的突袭模式,正颠覆固有防御思维。防突袭行动应当主动求变,重新审视和“设
防突袭,是防备与抗击对手运用欺骗、误导或非对称手段突然袭击的行动。尽管现代侦察技术提升了战场透明度,显著降低了传统军事突袭的隐蔽性,但智能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大量突破传统战场认知的“意想不到”的突袭模式,正颠覆固有防御思维。防突袭行动应当主动求变,重新审视和“设计”防范重点并采取相应策略,有效应对对手突袭行动带来的风险及危害,确保在未来对抗中掌握主动。
更加注重防范新型欺骗突袭
《孙子兵法》讲:“兵者,诡道也。”隐真示假、欺骗伪装,制造假象掩盖真实意图,扰乱对手判断决策,从而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历来是突袭制胜的关键路径。未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下,以“智骗”为代表的新型突袭欺骗手段、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跃升,应当引起高度警惕。一是从“低效耗时”向“高效廉价”转变。过去以人工为主的欺骗往往耗时费力、效果有限,如今借助虚拟现实、深度伪造等技术,能以极低成本快速生成海量逼真假信息、伪造假目标、施放假信号,极大增加了信息模糊性与分析难度,使对手难以辨别真伪,极易产生误判。二是从“粗放广撒”向“精准定制”转变。过去以粗放式为主的欺骗时常“广种薄收”,现在依托大数据画像、云计算分析等技术,可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风格的决策者定制差异化欺骗方案,实施精准化、个性化欺骗,更易将对手引入预设陷阱。为了在未来作战中有效破解对手精心制造的战争“迷雾”,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研发,不仅要快速“识破”对手人工智能“制假”,更要实现对伪造源头与传播链路的精准定位与溯源,为实施高效反制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反人工智能欺骗训练,不但要突出对新型欺骗技术原理、方法手段和反制措施的学习,培养基于证据、多源验证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信息甄别能力,而且要大力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团队协作”的新型决策模式,防止陷入对手针对个体决策者定制的认知“深坑”。
更加注重防范多域混合突袭
当前,现代突袭模式正在加速演进,行动手段从传统军事主导加速转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综合应用,作战空间从传统陆海空加速拓展至太空、网络、电磁、深海、极地、生物等新兴领域,组织模式从传统单域线性“叠加”加速升级至多域融合、整体联动。而新兴领域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对抗,因国际规则欠缺、平战界限模糊、无形战场角力等,具有极强隐蔽性和欺骗性,为潜在突袭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更严峻的是,对手平时可悄然渗透,如预置木马病毒,且行动不受传统领土、领空限制,不需要巨大投入和大规模兵力调动,可长期潜伏、远程遥控,一旦激活即具备瞬间爆发性与连锁蔓延效应,能够迅速制造“釜底抽薪”式混乱;再借此机会将看似形散的多域作战力量,迅即按需跨域“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实施“首战即决战”猝然重击,使得现代防突袭格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一方面,要深化国家安全教育,提升社会整体对突袭行动风险的识别与抵御能力,并推动军地协同,系统排查关键行业安全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联防机制,共同应对多元化威胁。另一方面,要密切追踪颠覆性技术发展动态,科学预判新兴领域威胁动向,做到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防止对手“技术突袭”;同时,加强自主科技创新,实现底层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着力发展具备非对称优势的关键能力与装备体系,掌握新兴领域斗争主动权。
更加注重防范对手渗透突袭
正如《孙子兵法》所揭示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战争法则,对手渗透突袭正是“奇兵制胜”的典型设计。以小股精锐力量隐蔽渗透至对方纵深,伺机打击、破坏其关键节点目标,致其作战体系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式的连锁瘫痪。现代战争条件下,这种“四两拨千斤”的非对称作战模式的战略价值愈发突显。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和技术扩散的双重驱动下,对手渗透突袭正经历颠覆性转型。渗透方式趋向隐蔽多元。渗透主体不再局限于专业力量,使甄别难度极大提升;渗透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地理边界,网络入侵、空间技术利用等新途径,使防御领域极大拓展;渗透深度不再局限于前沿一线浅近距离,借助民用设施、物流链条等新方式,使威胁纵深极大延伸。打击手段趋向智能高效。装备类型正逐步从依靠传统单兵武器向低成本的小型化、智能化、集群化无人系统转变,装备来源正逐步从依赖自身携带向就地获取转变,突袭方式正逐步从依托人力直接突击向远程通信技术激活、人工智能集群协同、多目标饱和打击转变,导致防御面临“发现晚、拦截难、溯源盲”三重困境。为此,一方面,要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与安全防范技能,建立社会监督渠道和联防协作机制,筑牢整体安全“防火墙”。另一方面,要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对相关物资的全流程透明化监管、实时追踪溯源、风险自动预警。加强以反小微型无人作战系统为重点的开发研究,增强防范的实时性、有效性。
陈勇根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