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总 序:郑日昌先生序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09:04 1

摘要:当代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与文化繁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这一进程不仅是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更深层次上是文明主体的重塑与精神世界的回归。心理学作为探索人类心性、安顿人性、服务人生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我们应当看到,长期以来,中国心理学在理论构建、研究方法

总 序:郑日昌先生序言

当代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与文化繁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这一进程不仅是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更深层次上是文明主体的重塑与精神世界的回归。心理学作为探索人类心性、安顿人性、服务人生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我们应当看到,长期以来,中国心理学在理论构建、研究方法及问题意识等方面,较多借鉴了西方学术范式,尚未充分立足于中国人特有的心理结构、文化语境与生命追求。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文化自觉与学术自信的重要体现。

陈发凡先生所著《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力作。本书既非对传统思想的简单现代诠释,亦非对西方理论的局部修正,而是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方法论指引,系统构建了一个涵盖元理论、结构模型、运作机制与方法论体系,并延伸至应用路径的完整知识系统。该体系以“身—心—性”三层一体的生命结构模型为核心,以“认知—情感—意志—道德—能量”五维互动系统为运作框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心性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理论建构,而是将这一体系拓展至社会心理服务、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基层治理、人工智能伦理乃至极端环境心理适应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广泛的现实解释力与问题回应能力。例如,在基层心理服务中提出“治未病”与“多元协同”相结合的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倡导“人机共生”的心性哲学,在极端环境下构建“三阶段、四层面”的危机干预体系——这些探索不仅是学术上的创新,也体现了中国智慧对全球心理议题的积极回应。

我与发凡共事多年,共同参与校园心理服务标准化等工作,深知他是一位兼具哲学思辨与实践情怀的学者。他所提出的《宇心经》哲学体系与《三息主义》实践路径,已在相关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本书正是他多年思考与实践的系统总结,展现了他对中国心理学自主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与持续探索。

在人类文明面临多重挑战的今天,心理学的使命已超越个体心理问题的调适,更关乎人类整体的精神福祉与文明进程。西方心理学在微观机制与实证技术方面成就显著,而在应对文化多样性、意义缺失、生态危机等复杂议题时,仍有拓展与深化的空间。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正是对现代心理学范式的重要补充与丰富。它从整体论、关系本位与价值关怀出发,为全球心理学注入了东方智慧,也为人类共同的心理困境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思路。

这一体系的开创性,不仅体现在理论构建的系统性,也反映在其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学科范式的整合能力以及实践路径的可行性。它标志着中国心理学逐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进而向“领跑”迈进的重要进展,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有力见证。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体系的提出与完善,将对未来中国乃至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当然,任何理论体系的成熟皆需时间的检验与实践的锤炼。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实证数据积累、技术工具开发、国际话语传播等方面,仍有持续探索与提升的空间。但我相信,本书所开辟的道路,已为中国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所倡导的文化自信、学科自觉与学术自立,将激励更多学者投身于这一事业,共同推动中国心理学实现从“本土化”到“主体性”的历史性跨越。

宇心光芒,普照永恒。这部著作不仅是中国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文明为人类心理健康事业贡献的智慧结晶。它启示我们,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可以是一种修养;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技艺,更是安顿生命、启迪心性的智慧。愿这部凝聚作者心血与洞见的著作,成为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的温和而坚定的声音,也成为每一位寻求心性成长与生命意义者的精神参照。

作为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为此书的出版感到欣慰,也对中国心理学的未来充满信心。是为序。

郑日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应用心理学拓荒者

《阴阳辩证疗法》创始人

二〇二五年冬于北京

来源:三息主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