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 “春苗破土 创见未来——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之路”主题沙龙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活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北京市广电局指导,浙江卫视与优酷联合主办。来自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制作机构、播出平台的代表以及一线创作者齐聚一堂,围绕“春苗
10月28日, “春苗破土 创见未来——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之路”主题沙龙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活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北京市广电局指导,浙江卫视与优酷联合主办。来自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制作机构、播出平台的代表以及一线创作者齐聚一堂,围绕“春苗破土·创见未来”这一主题,立足于媒体融合、文旅融合、跨界融合、数智融合四大趋势,共同探讨融合驱动下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的路径与未来。
凝聚共识,绘就国剧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国剧行业对综合性跨界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传播渠道多元化、用户需求个性化、技术应用智能化的发展,传统单一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创作要求,培养既懂创作又懂传播、既精通艺术又掌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行业共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国剧行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媒体深度融合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守“人民立场”,引导人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二是勇于“创新突破”,敢于在前人基础上超越前人;三是主动“拥抱变革”,在数智融合中抢占人才高地;四是构建“开放生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
沙龙现场,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发布《北京地区视听人才发展白皮书》。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北京视听人才发展现状,从产业规模、人才结构、区域分布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行业人才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期,张苏副局长重磅发布北京大视听人才建设阶段性成果,系统呈现人才战略与产业促进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作为行业标杆性品牌,“京琅琊”人才专项计划立足名家引领、领军攻坚、青创赋能三大维度,构建起覆盖创作、技术、管理等五大核心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育生态,打造形成“引育用留”全链条闭环机制,为首都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级领导董殿毅表示,北京市正全力构建影视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实施“京琅琊”计划、共建人才市场学院、设立名家工作室、优化惠企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广泛集聚并培育行业英才,为推动精品内容创作、促进广电视听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从教育角度出发,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她分享了北京电影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初心厚植人才教育沃土、以科研创新为驱动激发创作动能、以艺工融合为突破构建“光影+科技”模式、以服务大局为导向铸就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主办方代表、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在致辞中表示人才是影视行业最宝贵的财富。面对行业变革与“广电新政21条”带来的新机遇,她强调,“人才不会是几个人,而是所有充满希望、寻找方法,能同时驾驭故事、技术和共情力的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多维聚焦,探索精品化创作与人才培育新路径
随着影视行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需要打破传统边界,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培育体系。主题演讲覆盖“创作-学术-产业-平台”四大维度,创作端分享“现实题材人才成长路径”,学术端解析“融合时代人才能力模型”,产业端落地“春苗计划”“平台赋能”实践,形成“问题-方案-案例”的闭环输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以“志于精、察于数、育于人”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在赋能精品创作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他指出,基于CVB数据分析,现实题材作品持续领跑收视榜单,这要求创作者必须扎根人民生活,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脉动。
导演申奥强调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创作者要将对人与现实的洞察和思考,通过影视化的语言予以呈现,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力量。正如他所说,“故事可以虚构,人物也可以虚构,但传达的情感与价值必须是真实的。”
浙江卫视副总监蒋敏昊分享了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他介绍,浙江卫视以500人梯度团队构建20余个创新工作室,通过商购、戏曲等多赛道为青年提供试错沃土,坚持用社会责任与高审美底色培养人才。
虎鲸文娱集团敦淇工作室总经理敦淇用“以'人'为原点,构建影视工业的未来”为题,分享了对制片人角色演变的观察。他指出,未来制片人必须是驾驭科技与平台的“多元复合体”,既要懂创作规律,又要具备科技素养和全局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从产学研协同角度提出,要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与视听媒体“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需求共研、成果共用、资源共享,实现联合培养。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副总裁、“春苗编剧计划”发起人刘燕红介绍了平台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她强调,平台不仅是“给机会”,更是“培沃土”,致力于构建以人才为核心、以文化为根脉、以科技为引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冷凇在主持中指出,影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内容,但内容创新的根本在人才,新时代人才培养需突破单一维度,积极回应“媒体融合、文旅融合、跨界融合、数智融合”的新要求。
政策引领,构建精品共创人才新生态
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策引导与体系化建设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相继出台多项人才培养政策,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培养网络。
作为区域协同的重要实践,“从大运河到昆仑山——京疆创作人才培养计划”在现场正式启动。该计划依托北京市援疆工作框架,推动京疆两地影视人才在创作实践、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是影视人才培养从区域联动走向全国协同的标志性举措。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白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蕴藏昆仑神话、玉石之路、爱国戍边故事等丰富题材,是文艺创作的“富矿”。他诚邀各界创作者前往和田采风,用优秀作品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世界呈现中国之美、中国之韵。
实践破题,汇聚提质增效一线智慧
在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两大议题展开探讨。其一为“内容协同与区域联动——影视人才培育的‘融合实践’”,聚焦媒体、跨界及文旅融合,共商人才适配、传承与区域协同路径;其二为“数智融合赋能——影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突破’”,旨在破解“技术+艺术”复合型人才稀缺难题,探索技术人才的能力模型与培养路径。
在第一个圆桌对话中,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总经理敦淇、演员董晴、TVB副总裁钟澍佳、演员佘诗曼、华策集团产教融合制作总监卢鹏围绕影视人才培育的融合实践展开讨论。与会嘉宾探讨指出,为破解核心人才瓶颈,需进一步强化产教协同,着力培养兼具科技应用能力与艺术创新素养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演员在媒体融合时代既要敬畏专业、深耕角色,也要善于运用传播规律,用好表演、好角色,把流量留住,让专业深度为作品赋予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个圆桌对话聚焦数智融合背景下技术人才的培养。虎鲸文娱集团优酷三边坡工作室制片人算、虎鲸文娱数字化制作业务负责人许佳、豹款影视制作车总工程师曾伟、阅色轩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CEO王斌等技术专家分享了实践经验。嘉宾们强调,面对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需要积极推动影视技术人才认证标准建设,打造标准化、可复制的培训体系。技术人才要培养创意决策、流程设计和跨部门协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传统的“执行者”转型为连接各环节的“创作枢纽”,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内容创作。
本次沙龙通过政策解读、实践分享、案例剖析,为国剧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维度思考。正如沙龙主题所寓意的那样,在政策引导、平台赋能、技术支撑与区域联动的合力下,中国国剧行业正迎来人才辈出、精品纷呈的新局面。唯有扎根人民、守正创新、融合共生,才能培育出更多敢想敢为的影视新力量,共同开创国剧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来源:头条新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