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盟友反目!特朗普怒停贸易谈判,加总理急找中国“自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23:30 1

摘要:原本被视为“铁哥们”的两个邻国,如今彻底闹掰,加拿大总理卡尼已经没时间纠结恩怨,转身就踏上了前往亚洲的“自救之旅”。

10月23日深夜,特朗普突然发文,宣布即刻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理由听起来有点意外: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未经授权”且“断章取义”引用了美国前总统里根批评关税的讲话片段。

原本被视为“铁哥们”的两个邻国,如今彻底闹掰,加拿大总理卡尼已经没时间纠结恩怨,转身就踏上了前往亚洲的“自救之旅”。

他不仅计划对接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还想敲定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试图在美加关系跌入冰点时,为加拿大的经济找到新出路。

很少有人想到,美加这对“形影不离”的盟友,会走到全面终止贸易谈判的地步。

毕竟在很多人印象里,两国共享边境、经济深度绑定,甚至在防务上都有着紧密合作。

但事实上,近年来美加的贸易矛盾早就埋下了伏笔,特朗普的这次“翻脸”,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时间倒回今年6月,特朗普就曾因为数字服务税问题,威胁要终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

而更早之前,美国已经对加拿大的多个关键出口产业下了“狠手”:钢铝产品、汽车、软木木材等,都被加征了高额关税。

这些产业对加拿大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汽车和能源出口,长期以来都是加拿大经济的重要支柱。

美国的关税制裁,直接让加拿大相关企业陷入困境,订单减少、利润缩水,连带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

加拿大原本还抱有希望,想在这次贸易谈判中,为钢铝、能源等产业争取到类似英美之间的配额协议,这样就能以低关税继续向美国出口。

可特朗普的突然发难,让这些希望彻底落空。

消息一出,加元兑美元立即出现下跌,市场对加拿大经济的信心瞬间受挫。

有人觉得特朗普的反应“小题大做”,仅仅因为一段广告引用就终止谈判?但熟悉美加贸易纠纷的人都知道,这背后是特朗普对加拿大长期的不满。

他多次公开抱怨“加拿大一直在占美国的便宜”,甚至直言加拿大是“最难打交道的国家之一”。

可即便如此,加拿大也没从美国那里拿到关税豁免,反而在贸易谈判中越来越被动。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从来不会考虑盟友的利益,只要不符合美国的诉求,就会毫不犹豫地“翻脸”。

长期积累的矛盾、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最终让美加这对盟友走到了分道扬镳的边缘。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一纸“终止谈判”通知,就能让加拿大如此被动?

加拿大高达80%的出口商品都流向了美国,美国不仅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加拿大经济的“命脉”。

长期以来,加拿大的经济结构都是围绕美国市场构建的供应链上,加拿大的零部件生产、原材料供应,大多是为美国制造业配套。

这种深度依赖,在美加关系友好时确实带来了红利,加拿大得以借助美国的庞大市场实现经济增长。

但一旦美加关系生变,这种依赖就变成了“致命弱点”。

美国的关税制裁,直接击中了加拿大的要害:软木木材出口受阻,林业企业不得不缩减产能;汽车零部件出口成本飙升,车企面临要么涨价要么亏损的两难;钢铝产业更是雪上加霜,不少工厂被迫停工,失业率随之上升。

更让加拿大无奈的是,这种依赖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

有学者做过测算,加拿大的制造业供应链与美国绑定程度超过70%,如果要把这些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国家,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还得重新建立物流、法律等配套体系,至少需要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雪上加霜的是,加拿大国内经济本就面临下行压力。

工厂关闭、失业率上升的消息频频传来,尤其是农业领域,菜籽油等农产品因为对华出口受阻,大量滞销,农民怨声载道。

卡尼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对美国强硬反击,可能会让美加贸易关系彻底冰冻,相关产业将遭受更严重的打击;但如果再次向美国让步,不仅不一定能换来谈判重启,还会让国内民众失望,自己的政治威望也会受损。

正是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加拿大终于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是一条“死路”。

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寻找新的贸易伙伴,而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成为了加拿大最后的希望。

就在特朗普宣布终止谈判的第二天,加拿大广播公司就放出消息:总理卡尼即将展开亚洲之行,访问多个亚洲国家后,还将参加东盟领导人峰会和APEC峰会。

更引人关注的是,加拿大官员在记者吹风会上明确表示,卡尼正寻求与中方建立“战略关系”,希望能在APEC峰会期间与中方领导人会晤,如果实在不行,G20峰会见面也可以。

对于现在的加拿大来说,找中国“救急”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加拿大的油菜籽、猪肉等产品,此前因为各种原因被加征关税,出口受阻,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如果能恢复对华出口,这些积压的农产品就能找到销路,相关产业也能起死回生。

其次,在能源领域,加拿大是能源出口大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美国市场。

而中国的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如果能打开中国市场,加拿大的能源产业就能获得稳定的订单,经济抗风险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除了短期的“救急”,加拿大更有长远的战略考量。

卡尼政府早就提出了“贸易多元化”的目标,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美国之外的国家的出口额翻一番,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就是开拓亚洲市场。

根据加拿大政府的乐观估算,如果能顺利加强与中国、印度等国的经济交往,未来十年将给加拿大带来3000多亿加元的收入,这对于经济下行的加拿大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除了中国,印度也是卡尼重点对接的对象。

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快,市场需求旺盛,加拿大希望能与印度在制造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扩大亚洲市场的份额。

卡尼明确表示,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国家,值得加拿大重点投资和密切接触。

从国际博弈的角度来看,加拿大转向亚洲还有一个深层目的:制衡美国

长期以来,加拿大在与美国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太多谈判筹码。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力越来越大,加拿大希望借助中国的“砝码”,让特朗普政府意识到,如果继续对加拿大施压,加拿大真的可能“破釜沉舟”,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虽然卡尼的“亚洲自救之旅”看起来前景光明,但要真正实现目标,加拿大还面临着不少难题。

从国内到国际,从经济到政治,多重挑战交织在一起,让这次“转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毕竟两国关系,在此前因为一系列事件受到了损害。

比如,加拿大曾应美国要求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在涉华议题上多次追随美国的步伐,这些都让中加关系的恢复面临不少困难。

中方一直明确表示,希望加方能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等重大问题上展现清晰、连贯的诚意,同时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如果加拿大只是口头上希望建立战略关系,而在实质性问题上没有任何行动,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那么双边关系很难实现根本性改善,贸易合作也无从谈起。

除此之外,加拿大还要考虑美国的反应。

虽然卡尼希望通过转向亚洲来制衡美国,但加拿大与美国毕竟是邻国,防务上还依赖美国的保护。

如果加拿大过度向中国靠拢,可能会激怒特朗普政府,影响明年即将进行的美墨加协定审查。

加拿大能否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中加能否突破障碍实现深度合作?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国际博弈和经济互动中慢慢揭晓。

来源:听云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