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 月 27 日,网友爆料成都双流彭镇一非法抓猫、抓鸟窝点的视频引发全网震怒:十余个铁笼在空房内堆叠,数百只猫咪挤在狭小空间瑟瑟发抖,部分已出现脱水症状。尽管官方通报未发现抓鸟痕迹与虐猫行为,但 102 只被困小猫的遭遇,仍撕开了非法捕售动物产业链的暗黑一角
10 月 27 日,网友爆料成都双流彭镇一非法抓猫、抓鸟窝点的视频引发全网震怒:十余个铁笼在空房内堆叠,数百只猫咪挤在狭小空间瑟瑟发抖,部分已出现脱水症状。尽管官方通报未发现抓鸟痕迹与虐猫行为,但 102 只被困小猫的遭遇,仍撕开了非法捕售动物产业链的暗黑一角。
这场风波的核心是利益驱动下的 “灰色生意”。涉事人员自述专抓流浪猫售卖,而这类未经检疫的动物往往流向三重渠道:或被不法商家冒充 “家养宠物” 低价兜售,或沦为某些餐馆的 “野味食材”,甚至可能被用于非法实验。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即便确为流浪猫,未履行检疫程序的捕捉售卖已违反《动物防疫法》,若其中混杂被盗家猫,更涉嫌侵权犯罪。
公共卫生风险更令人揪心。流浪猫可能携带猫瘟、弓形虫等病原体,在密集抓捕、运输过程中极易交叉感染。畜牧站紧急对窝点消杀的举动,恰恰印证了潜在隐患 —— 一旦这些未经检疫的动物流入市场,可能形成疫病传播链条,威胁人与动物健康。
事件暴露的监管漏洞同样不容忽视。窝点藏身居民区却长期未被发现,直至网友爆料才引发介入,折射出对这类隐蔽非法行为的常态化监管缺失。这与此前马戏团动物出逃事件暴露出的 “事后补救多于事前防范” 的治理困境如出一辙,都反映出监管资源未能精准覆盖灰色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值得欣慰的是,102 只小猫已被分流至寄养机构与爱心家庭,14 只已成功领养。但要根治乱象,仅靠事后处置远远不够。一方面需完善伴侣动物保护立法,明确非法捕售的惩戒标准;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建立 “社区巡查 + 线索举报” 的联动机制,让隐蔽窝点无处遁形。
102 只小猫的获救是幸运的,但背后的产业链阴影仍未消散。唯有法律亮剑、监管发力、公众监督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斩断伸向动物的 “黑手”,守住人与动物的安全底线。
来源:视界快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