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舍不得那几块钱,是怕孩子太累,怕他们连点开APP的力气都没有。
56岁了,还在帮儿子砍拼多多。
不是舍不得那几块钱,是怕孩子太累,怕他们连点开APP的力气都没有。
你懂的,那代人,一辈子没喊过苦,但心里门儿清——孩子过得好不好,全在微信红包的频率和家庭群里的沉默时长。
早上六点,华为手表震动,提醒血糖偏高。
他没当回事,顺手贴了张三伏贴,是前天在中医馆排了四十分钟队抢到的。
隔壁老李说他疯了,这年纪还搞什么智能穿戴。
他笑笑,没答话。
手表数据发到女儿手机上,她凌晨两点回了句:爸,别熬夜。
去年冬天,他带着老伴和小孙子去了大理。
不是旅游,是住下了。
租了个带院子的小屋,早上教孩子认树叶,下午拍洱海的云,晚上直播卖点自己腌的萝卜干。
粉丝不多,就三千多,但真有人买,还留言说“这味道像我妈做的”。
他盯着那条评论,看了半小时,没说话,眼圈红了。
以前说隔代溺爱,现在不一样了。
他翻了五本蒙台梭利的书,用手机录视频,边看边记笔记,怕自己教错。
孙子学搭积木,他不插手,就蹲在旁边数呼吸。
老师说,这叫“观察式陪伴”。
他听不懂术语,但知道,孩子不哭的时候,才是真的在长大。
微信群里,他每天发早安图,配文就一句:“今天也活着,挺好。
”没人点赞,但全家都看。
女儿在外地,从来不回消息,可每次视频,镜头一晃,总能看见他桌上那碗没动的面——热着,等她回来。
有人问他,不觉得老吗?
他说,老是老了,但手脚还听使唤,脑子也没堵。
能看懂孩子发的语音,能自己挂号,能一个人坐高铁去昆明看朋友,还能在抖音上教人怎么挑好米——这叫老?
这叫重新活一遍。
以前说属狗的忠诚,是守家、忍耐、不抱怨。
现在呢?
是敢在56岁换手机、学直播、贴三伏贴、陪孙子读绘本、一个人去陌生城市住三个月,然后发条朋友圈:“今天苍山的云,像极了你妈年轻时的围巾。
”
时间不是敌人。
敌人是以为自己老了,就该缩着。
他没缩。
他把日子,过成了能传下去的东西。
来源:爱猫狗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