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幅日常图景的背后,是禅城持续打造“最平安”佛山之心的不懈努力。继2022年勇夺“平安鼎”后,今年9月禅城再获“一星平安鼎”殊荣。这座鼎,承载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座城市为守护万家灯火付出的体系化努力,是从基层治理到民生安保、从法治营商到平安共建的铿锵足迹。
华灯初上,佛山禅城区的街头巷尾车水马龙,秩序井然;繁华商圈与古老村落里,市民游客步履从容、笑语盈盈。
这幅日常图景的背后,是禅城持续打造“最平安”佛山之心的不懈努力。继2022年勇夺“平安鼎”后,今年9月禅城再获“一星平安鼎”殊荣。这座鼎,承载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座城市为守护万家灯火付出的体系化努力,是从基层治理到民生安保、从法治营商到平安共建的铿锵足迹。
今年9月,禅城再获“一星平安鼎”殊荣。
平安,是烟火气自由升腾的底气。
禅城持续深化本土化扫黑除恶宣传,让平安理念深入人心。联合制作的《开盒团队》《禅小司扫黑记》等短视频,生动揭穿网络犯罪陷阱;“平安禅城”主题地铁专列每日穿行广佛五区,日均覆盖受众7.5万人次。
在万科金融中心、九鼎国际等核心商圈,宣传海报与举报方式高频亮相,持续释放“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的清晰信号,激发市民参与热情,织密群防群治网络。
治理交通,禅城同样敢为人先。面对校园门口的“接送难”,全国首创“警家校”护畅模式——交警、老师、家长志愿者合力组成护畅队,“开车门、接孩子、问声好”成为80所中小学门口最温暖的风景。如今,每天超千名家长、每年超15万人次参与,不仅解决了交通拥堵和学生安全问题,更悄然播下社会共治的种子。
对于行通济、北帝出巡等重大民俗活动,禅城总结出“四维”工作法,以立体防控、畅顺交通、高效指挥和贴心服务,实现安保工作“零差错”。今年以来,禅城高标准、零差错地完成了近400场活动的安保任务,守护了市民的美好祈愿。
夜幕降临,禅城的守护依然在线。围绕繁华商圈和夜市,警方划定8个“快速处警圈”,并成立“飞鸿联盟”。在佛山创意产业园,江湾派出所联合园区组建的“夜经济护航队”格外醒目。他们配备平衡车和电动巡逻车,穿梭在熙攘人群中。自护航队成立以来,该商圈接警平均用时缩短超50%,最快实现秒级响应,打架斗殴等警情骤降86%。
目前,“飞鸿联盟”已整合1580支、约4.3万人的群防群治力量,全区警治力量密度提升6倍,接处警平均用时缩短超30%。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刑事治安确认警情同比下降26.8%,2024年群众安全感得分95.84分,排名全市第一。
“夜经济护航队”在创意产业园巡逻。
走进禅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没有喧哗,只有工作人员专注的神情和键盘敲击声。公检法司、人社、信访等部门集中办公,市民无论带来多复杂的难题,面对的都是“一个窗口”,背后则是“一揽子调处”的闭环机制。
高效,源于智慧赋能与机制创新。依托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矛盾纠纷从登记到反馈全程在线督办,一目了然。今年以来,禅城区综治中心联合镇街与相关部门召开17场协同研判会,开展10次下沉走访,构建起“风险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新格局。
面对涉及多部门、久拖不决的“硬骨头”,禅城区综治中心建立跨部门联动督办机制,打破壁垒、明确分工。今年8月,市民关某因丈夫工亡赔偿问题引发纠纷,该中心迅速牵头,联动人社、法院、信访、税务及街道召开协调会,厘清法律责任,形成兼顾法理人情的解决方案。今年以来,中心已精准发出9份“工作提醒函”与1份“建议函”,有力督促案件快速处置。
与此同时,禅城还注重擦亮本土调解品牌,让矛盾化解更有温度。祖庙街道打造“访调援法”一门式机制,将信访、调解、法律援助、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做到有诉必应。石湾镇街道的“老潘调解室”独创“移情、拆分、植入”工作法,培养了多位金牌调解员,成为基层善治的“活化石”。
针对市场纠纷,禅城引入民商事调解中心等专业社会组织,启动“园区+商事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将跨域纠纷的平均化解周期从传统诉讼的90天大幅压缩至30天以内,为企业赢得宝贵时间。
平安建设,根基在基层。禅城全面开展以“七无三零”为标准的平安村(社区)等“平安细胞”建设,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将平安根基深扎进每一个治理末梢。
位于中心城区的丽豪社区,以“22℃社区”为载体,搭建三级党建网格。通过安排820名在职党员精准对接156个治理微单元,并设立党员楼长、志愿哨点,确保“楼栋有骨干、诉求有人应”。
在矛盾化解上,丽豪社区将5支文体队伍转型为志愿队,培育“移动哨点”主动收集民情,并构建“社区调委会—调委会+法律顾问—调委会+法律顾问+法官”三级调解模式,矛盾化解成功率超98%。
丽豪社区还特别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打造了全市首个社区型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23号灯塔”。令人称道的是,社区将大部分办公区域改造为千余平方米的“22℃客厅”,引入咖啡吧、学习吧等空间,成为居民休闲交流、情感联结的枢纽,通过“公益+低偿”机制发展社区合伙人,让居民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共治参与者。
“23号灯塔”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揭牌。
南庄镇龙津村,则通过机制创新破解了农村治理难题。该村在广东省率先推出“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让无职党员和村民代表包干责任片区,管理集体资产,每季度向户主大会述职并接受质询,形成互相监督的良性循环。
面对流动人口管理,龙津村早在1999年就首创“村内无出租屋”制度,由村集体统建“新龙津人”公寓,统一出租、规范管理。租金收入年终分红给村民,既增收又改善治安。该村还深挖700多年历史的《龙津古训》,将家风家教、邻里和睦等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治理“硬支撑”,让“和美”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1-9月,禅城全区147个村(社区)中已有86个达到“七无三零”平安村(社区)标准,“枫桥经验”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硕果。
没有法治护航的产业升级,如同没有导航的远洋航行。
近日,“湾区法治服务新高地——佛山中央法务区项目”荣获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十大创新创先工作项目,成为法治护航发展的最新注脚。
2024年8月启建以来,禅城秉持“佛山之心”的担当,以系统思维锚定“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聚焦企业需求,打造以“三兔共耳”式法治生态圈为核心理念的现代法律服务集聚区——佛山中央法务区。
佛山中央法务区落成揭牌。
启动建设仅一年,磁场效应已然显现。大湾区调解中心、金融仲裁院等十余家机构快速集聚,形成了“非诉调解+专业审判+高效执行”的立体化保护网络。截至2025年9月,法务区已办理线上线下咨询及办件1721件,承办企业出海、贸易摩擦、知识产权等前沿主题交流活动111批次,吸引了5000多人次参与。
在这里,企业可以享受到“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全链条服务。前端有“疑难案件法律诊所”、合规研究中心为企业防范风险;后端,中国贸促会“大湾区调解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禅城诉讼服务处、佛山中院商事巡回审判法庭等核心司法机构齐聚于此,“调解、仲裁、诉讼”解纷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企业发展中的纠纷几乎都能在此“一站式”解决。
今年7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禅城诉讼服务处、禅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等5大核心司法机构正式进驻,标志着法务区服务能级实现关键跃升,“政务法务+社会法务+企业(园区)”三方协同的法治生态圈已然成形。
佛山中央法务区的建立,助力禅城持续深化法治化良好环境,推动大湾区法律服务规则“软联通”,以法治生产力加速佛山要素流动与融合发展。
平安建设,永远在路上。手握“一星平安鼎”的禅城,深知这既是荣誉,更是鞭策。未来,这座佛山之心将继续以“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过”的韧劲,织密平安网,护航发展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中贡献更为坚实的禅城力量。
文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意威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