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坤两次在更衣室装摄像头,拍的不是别人,是刚休完产假回来的周女士。
她只是去换了件衣服,结果被拍了两次。
公司不罚偷拍的,却劝她“别闹了,影响团结”。
没人想到,一个女员工的辞职信,会掀开整个行业的遮羞布。
李坤两次在更衣室装摄像头,拍的不是别人,是刚休完产假回来的周女士。
第一次被发现,公司只让偷拍者写了个检讨,说“他认错态度好,别伤了和气”。
第二次又拍,周女士报警。
民警来了,拘留七天,可公司呢?
转头找她谈话:“你看你闹得全公司都知道了,领导压力大,要不你主动走?
”
这哪是劝离职?
这是明着让受害者给偷拍者擦屁股。
没人替她说句话。
HR说“公司要稳定”,领导说“你一个女同志,何必较真”。
可她较真,是因为她知道,今天容忍偷拍,明天就可能被拍进更隐秘的角落——产检假、哺乳室、甚至是回家的地铁。
事情闹到人社局,结果出来了: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恢复岗位,补发工资。
但比这个更关键的是,事情没完。
上海市人大代表已经提案,以后偷拍进了公共场所,不光是拘留,直接上征信,一辈子抹不掉。
教育系统也动了,所有培训机构年底前必须装防偷拍detector,监控死角一个都不能留。
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是一群人忍了太久的爆发。
以前我们总以为,职场性骚扰是“你穿得太少”,偷拍是“他可能没恶意”。
可现实是,恶意从来不需要借口,而沉默才是最大的帮凶。
那些说“别闹了,影响团结”的人,其实只是在维护自己安稳的饭碗,而不是在保护谁的尊严。
现在不一样了。
法律在动,制度在改,连教培机构都开始自查更衣间有没有隐藏镜头。
这不是因为道德觉醒,是因为有人把脸皮撕下来,把血淋淋的真相甩在桌上。
周女士没哭诉,没直播,她只是默默保留了证据,一纸仲裁,一路打到底。
她赢的不是补偿金,是让所有人知道:你忍,他们就敢;你站出来,规则才肯低头。
下一次,有人再在更衣室装摄像头,不会有人劝受害者“大事化小”。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八卦,这是犯罪。
这不是“女职工的问题”,这是所有人的安全问题。
别再问“她为什么这么较真”了。
该问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把沉默,当成体面。
来源:暗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