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菜市场老王凌晨三点蹬三轮送货,儿子凌晨三点刷手机刷到眼充血。两种黑眼圈,两种空虚。
菜市场老王凌晨三点蹬三轮送货,儿子凌晨三点刷手机刷到眼充血。两种黑眼圈,两种空虚。
曾国藩在家书中叹息: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现在人把勤快用错了地方。手指在屏幕上勤快滑动,双腿在商场里勤快奔波。心却荒芜成撒哈拉。
滋养生命需要三层修炼。像老中医抓药,缺一味都治不了现代病。
第三味药:读书生根
建筑工地小张的安全帽里总夹着《结构力学》。工友笑他装相,他闷头画承重图。三年后设计图纸被总工看中,直接调进技术科。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真读书的人像蚯蚓。在土里默默松土,不见天日,却让整片土地呼吸顺畅。那些在朋友圈晒书单的,多半把文字当化妆品。
书要读进骨髓里。读《红楼梦》不只记钗黛判词,要读出血泪里开出的花。读《平凡的世界》不光叹命运弄人,要读懂黄土坡上挣扎的根。
第二味药:静心养气
出租车李师傅交接班后,总要坐在车里发呆十分钟。不玩手机,不听广播。就看着梧桐树叶一片片落。
《大学》开篇明义: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现代人缺这十分钟。上厕所要刷剧,等电梯要刷资讯。把每一秒空隙填满,却让焦虑从缝隙里长出来。
静心不是打坐念经。是炒菜时听见油滋啦声,是给孩子擦汗时感觉指尖温度。这些瞬间连成线,就能拴住狂奔的心猿。
第一味药:无我破执
菜场刘婶每天留两把青菜给晚归的年轻人。不说施舍,只说“卖不完”。这是无我的慈悲。
庄子在《逍遥游》点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母亲喂饭先吹凉,不曾想烫着自己。这种本能里藏着无我的真谛。
同事抢功时,把“凭什么”换成“怎么办”。孩子考砸时,把“丢我脸”换成“你难受吧”。这个转身,需要修行。
范仲淹在岳阳楼上长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是要成圣贤。是让“我”字缩水,世界才能丰盈。
给个准话:今晚关灯后,手贴胸口默数十下。听见心跳,找回自己。
这时代需要笨功夫。像老农种地,一锄头一锄头垦荒。读书是锄头,静心是雨水,无我是种子。
你在手机里流浪太久,该回家看看。家不在远方,在放下手机的那十秒里。
来源:好运来一点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