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投降留下57座军火库,苏联元帅拍肩周保中:武器你们随便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06:00 1

摘要:他们人是走了,可留下了一笔能改变中国命运的巨大“遗产”,那就是遍布整个东北的57座大型军火库,这批武器到底归谁,一下子成了各方势力抢夺的香饽饽。

1945年8月,曾在中国东北盘踞长达14年之久的日本关东军,在苏联红军“八月风暴”的钢铁洪流下土崩瓦解。

随着日本天皇裕仁念了一张投降书,这支号称“皇军之花”的百万大军彻底放下了武器。

他们人是走了,可留下了一笔能改变中国命运的巨大“遗产”,那就是遍布整个东北的57座大型军火库,这批武器到底归谁,一下子成了各方势力抢夺的香饽饽。

就在这片充满变数的黑土地上,一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动作,悄悄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就是带兵解 放了整个东北的苏军总指挥,他在长春司令部见到了一个特别的人。

周保中,他不是国民政 府派来的代表,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教导旅旅长,一个在白山黑水跟日本人打了十四年仗的中 共将领。

马利诺夫斯基看着眼前这个一脸坚毅、眼神锐利的中国军人,没说太多客套话,他伸出那只宽厚的手掌,重重地拍了拍周保中的肩膀。

用一种不容商量又带着点豪爽的口气说,“你们在东北坚持抗战这么多年,辛苦了,现在日本人留下的武器,你们随便拿,能拿多少就拿多少”,这句话在当时听起来,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两样。

周保中当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那个时候苏联在外交上只认重庆的国 民 政 府。

按道理,所有缴获的日军物资都应该交给国 民 党那边,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这么一说,无疑是给了当时力量还很弱的中 共武装一个天大的惊喜。

他心里清楚这批军火的分量,这不光是武器,更是建立根据地、跟国 民 党争夺东北的底气。

那么,这57座军火库里究竟有什么?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根据战后不完全的统计,苏军从关东军手里收缴的武器装备,数量大得吓人。

根据华西列夫斯基回忆录称移交火炮 3700 门、坦克 600 辆、飞机 861 架和数不清的弹 药、军用物资,这些东西,足够武装几十万大军。

当周保中将这个消息传达给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时,整个队伍都沸腾了。

要知道,当时从关内急匆匆赶到东北的十万大军,好多部队手里还拿着大刀长矛和老掉牙的“汉阳造”,平均每个人连五发子 弹都分不到。

跟那边装备着美式武器的国 民 党精锐一比,简直就是叫花子跟龙王爷比宝,可现在,一座座堆得像山一样的现代化武器库,正向他们敞开大门。

那是个什么样的场面啊,当我们的战士第一次走进日军的军火库,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给镇住了。

一排排崭新的三八式步 枪、歪把子机 枪、九二式重机 枪,擦得锃亮,码得整整齐齐,好像就在等着新主人来领。

炮库里,一门门九二式步兵炮、野战炮、山炮静静地立着,炮弹箱子堆得老高,战士们摸着那些冰冷的钢铁,眼睛里都闪着光,那是从“小米加步 枪”一夜之间“鸟枪换炮”的巨大幸福感。

很多老兵后来回忆,当时一进仓库,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背了好几年的老套筒给扔了,换上一支崭新的“三八大盖”,子 弹袋里塞得满满当当。

有的部队甚至奢侈到用缴获的豆饼和高粱米去跟老百姓换马车,就为了专门拉弹 药,这种“一夜暴富”的感觉,是他们打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就短短几个月,进入东北的中 共部队就迅速换了新装备,战斗力一下子就上去了。

林 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就是这批武器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用这些日械装备,很快就从一支带着游击队影子的部队,变成了拥有强大炮兵、工兵甚至坦克部队的正规野战军。

辽沈战役的时候,我军炮兵的火力密度甚至一度超过了国 民 党军,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锦州城下,万炮齐鸣,那些曾经属于关东军的重炮,现在调转炮口,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了,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的“大方”也不是纯 粹出于什么国际友情,背后有很深的战 略 算 计。

对苏联来说,一个完全由亲 美的国 民 党政 府控制、还跟自己有那么长边境线的中国东北,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扶持中 共在东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让它成为一股能跟国 民 党掰手腕的力量,这完全符合苏联在远东的根本利益,这是一种大家心知肚明的战略默契。

苏联的援助方式也特别“巧妙”,他们一边在口头上和外交文件里说,要把东北的行政权交给国民政 府。

另一边,又利用国 民 党军队远在西南,没法很快赶到东北的这个时间差,给中 共部队接收武器、建立政权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

他们经常用“武器看管不方便”、“仓库需要清空”之类的理由,默许甚至是引着中 共部队去“搬家”,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让远在重庆的蒋介石气得直跺脚,可又一点办法都没有。

历史的细节往往最打动人,据说,当时为了方便中 共部队运输武器,苏军甚至主动提供火车和卡车,一列列装满了军火的列车从各大城市开出来。

源源不断地送到北满、东满这些我军的根据地,正是这批来自“敌人”的武器,武装了我们自己,最后又指向了另一个敌人,命运这东西,就是这么奇妙,又充满了戏剧性。

可以说,要是没有苏联在东北默许的这批关东军武器,东北民主联军不可能成长得那么快,解放战争的进程也许就要改写了。

这57座军火库,就像一针强心剂,打进了当时还比较弱小的中 共武装身体里,让它迅速壮大,并最终成长为席卷整个中国的第四野战军,分量重如泰山,影响直到今天。

参考文献:

1.[苏]A.M.瓦西列夫斯基,《一生事业》,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版。

2.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韩战役、张广翔,《东北解放战争》,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来源:苏兼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