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从大唐东市说起(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09:00 1

摘要:长安为唐代都城,大唐长安城设有东市、西市。东西两市各在唐长安皇城朱雀门外号称天街的朱雀大街两侧相同的位置,左右对称,分别位于皇城外的东南方和西南方,占地面积也基本一样。东、西两市形成唐代都城长安城的商业格局。

唐长安东市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图/张宇明

长安为唐代都城,大唐长安城设有东市、西市。东西两市各在唐长安皇城朱雀门外号称天街的朱雀大街两侧相同的位置,左右对称,分别位于皇城外的东南方和西南方,占地面积也基本一样。东、西两市形成唐代都城长安城的商业格局。

《唐代长安词典》载:东市,唐代长安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隋代称都会市,唐改东市。位于长安城东,西接平康、宣阳二坊,东连道政、常乐二坊,北邻胜业坊和兴庆宫,南和安邑坊相接。约占两坊之地,东西南北各长六百步。四面各开二门,中有"井"字形四条大街,把该市划分成九个方形区域。

由东市、西市还引出“买东西”之说。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用五行说解释,是因为东西属金木,可以买卖,南北属水火,水火无情,不能买卖。

而东市、西市简称的“东西”二字,意蕴更丰富。一般把货物称东西,例如这货物怎么样?会说这东西咋样?把人也代指东西,把人也称货。这货不是东西,或不是好东西,这东西不是好人,是坏种!这货不是玩意,纯粹是个小人,这瞎货、烂货,这瞎东西、烂东西等等。基本全是贬意词,说来惹笑得很!深感中国语言演变过程太丰富啦!

但“买东西”这一说法在唐代及以前可能还没形成,因为北朝民歌《木兰辞》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其实,唐代的长安城中的商业市场,还有过中市、南市和新市。“中市位于长安城南安善坊和大业坊北半部。市内设有中市署和平准局。专营奴婢和牛、马、驴、骡等牲畜交易。因该市偏处京城之南,交易者多感不便,到武则天末年,遂将该市的商业交易移入东市,中市署但出文符而已。后又废为威远军教弩场。《唐会要·市》记载:“(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废京中市。”

唐代长安还有南市,位置在安善坊。据《唐会要·市》载:“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十月五日,西京威远营置南市。”《两京城坊考·安善坊》注载:“按威远军,当即在此坊。”因此,天宝时期的南市,就在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安善坊中市原先的位置。

新市,位置在城北芳林门南。据《唐两京城坊考·禁苑》记载:“(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置新市于芳林门南。”

唐都长安城内各市的设置,从其时间看,东市西市设置于隋初,沿用于唐代。而中市、南市和新市,都增设于唐代某个一时期,这是唐代长安城经济进步发展的反映。从其位置看,东市西市接近宫城皇城,位于人口密集之处,位置较为适中,因而长期相沿不改。而中市南市和新市,或靠近城南,或在城北,位置都较偏远,交易不大方便,因此立市时间都不长,就逐渐废弃不置了。

再者,河南洛阳城隋唐两代除了东市、西市,也有南市、北市。并不全认可什么“南北属水火,水火无情,不能买卖”。其中属火的南市规模还最大,最繁华时商户有三四千家。当时,各类重要商品如金、银、珠宝、瓷器、皮毛、丝绸等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洛阳南市,再从这里发送到全国各地乃至西域、日本等地。追溯其源,发现洛阳东汉已有南市、北市的叫法。后来河北保定,上海也有南市、北市,天津有南市食品街。如细查,中国城市中东南西北有市场的肯定不少。深入研究之,就很有意思。唐代长安的“东市、西市”引出“买东西”说法如果确立,那“买东西”源于长安,对西安就是独一份的了。

大唐之东市,是长安城中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的两大中心之一。东市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禁制度。唐朝政府规定:"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另外,市的大门,有门吏专管,早晚要随六街鼓声而开闭。

《长安志》载:“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东市内街道两侧不仅有铁行、笔行、肉行、麸行、绢行、药行、乐器行、雕版印刷行、饮食摊点、旗亭酒肆、旅舍客馆、金银行等一应俱全,另有善卜者、赁驴人、卖胡琴者、杂戏、琵琶名手、货锦绣财帛者……。东市繁荣景象让人印象深刻。

有传说讲,德宗一次临时召见吴凑,命为京兆尹,要他立即上任。吴凑赶紧骑快马请客,待客人到府,酒筵已经摆好。有客人问:"酒筵怎么准备得这样快?"府吏回答说:"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常可立办也。"三五百人的大筵席,可以立即办好,可见当时东市与西市中饮食业经营的规模之大。

东市复原图

唐长安城东市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考古勘探显示东市遗址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92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内部为“九宫格”布局。

东市四周的具体范围是:东接西安交大西侧,南联友谊东路,西临安西街东侧,北挨咸宁西路。大唐东市所处区域大部分在今天的西安乐居场。

我与文友商子秦、渭水曾住过的乐居场正好处在东市中心位置。我们三人1997年在这里吃住了近两个月,可以说跑遍了这一带。在这里住的老三届企业集团董事长王克良家老宅院,为的是创作电视专题片《老三届故事》,当然这里来的常客更多,有总撰稿莫伸、文史大家商子雍等,以及老三届知青张自力等就更多了。所以我对乐居场以及东市就相对熟悉了

乐居场20世纪70年代时有七条巷子,乐居正街及一巷至六巷,面积确实不小,应该有千亩之地。曾经属于西安最后存留的城中村。

乐居场南边的乐居场小学一带是唐代长安城东市的遗址地,由于当时大批商人聚集,车辆必在此停放而设置停车场,停车场也被称为“落车场”,停下了、歇下了、住下了也叫“落脚”。“车”也念成“驹”(jū),“落驹场”。例如中国象棋中车马炮就念成“驹马炮”。驹,就是指马和驴等牲口。《说文》中载:驹,马二岁曰驹。现泛指少壮的马。泛指小马、小驴等:马驹儿、驴驹儿。驹的本义是“驯服的马(小马)”。一般牛、马、驴、骡这几种从事驾辕拉车的牲畜,也被代称为车,因之把车念“驹”。

乐居场人以自己在唐长安城遗址的大唐东市而骄傲。这大唐东市所处区域大部分和乐居场重合。我的朋友王克良记得他小时候的1959年,母亲就被考古队雇用,和几十个村民一起在乐居六巷附近拿个小铲铲挖探东市城墙地基。

昔日大唐东市位于长安城东,西接平康、宣阳二坊,东连道政、常乐二坊,北邻胜业坊和兴庆宫,南和安邑坊、亲仁坊相接。东市 “南北居二坊之地”,周有围墙,是一座封闭式的小城,东西南北各长600步。四面各开2门,有8个门,可称唐长安城的城中之城。市场内沿墙有四条街道,皆宽敞。四面各有两条平行大街,在市场中央交叉成“井”字形,市场被分成九个长方形的“方”,方的四面临大街,每方之内有多条小街,曲巷划做更小的区。因之市场内街道如网,四通八达,商贾云集,店铺毗连,十分繁荣。

市场四面立堆放商货的货栈,叫做“邸”,专门为外来客商存储货物。把售货店叫“肆”,市内生产和出售相同货物的店铺,集中在一个区域里出售的叫“行”,每一市场有二百二十行。每行约有三百多家。

范文澜说:“除长生不老药物外,当时长安市场上,各种货物,可以说应有尽有。”

东北隅有放生池,《长安志》记载:分浐水渠水自道政坊东面引入城西流,注此池。在后来考古探测中,通向道政坊处并未见水渠遗迹。证明放生池水源可能来自兴庆池。因之放生池也俗称“海池”,与兴庆宫“龙池”相接。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八月,"京东西二市置常平仓"。唐朝政府在京师东西两大市场之内各建置常平仓,这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用以调节粮价。政府在市场以雄厚的粮食、食盐储备作为后盾,随时籴人粜出以平准粮价,从而稳定物价,打击囤集居奇的不法商人。所谓:"夫常平者,常使谷价如一,大丰不为之减,大俭不为之加。"两市中的常平仓,对平抑物价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唐代长安词典》载:“市内又有很多专供中外客商寄存和出售货物的邸店和饮食摊点、旗亭酒肆、旅社客馆等。此外,还有不少居民住宅。东市署位于该市中心,次东为平准局。佛教寺院资圣寺在市内西侧,西北街为刑人之处。”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武宗会昌三年(843),“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官私钱物金银绢药总烧尽。”

李白

来源:西安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