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6号央视频突然宣布谢娜要加入《鸿蒙星光盛典》主持阵容,科技晚会硬塞个“疯疯”主持,真能把观众带跑偏吗?
10月26号央视频突然宣布谢娜要加入《鸿蒙星光盛典》主持阵容,科技晚会硬塞个“疯疯”主持,真能把观众带跑偏吗?
还当主持,恐怕是会把观众带偏
就10月26号那天,央视频突然宣布谢娜要加入《鸿蒙星光盛典》的主持阵容!
这个晚会主题不是叫“在一起,就可以”嘛,本来是个挺科技的场合,她这一来,好多人都觉得,这下可有点悬了。
熟悉主持圈的人可能都会嘀咕,谢娜那个“疯疯”的主持风格,放在这种科技晚会上,会不会把观众带跑偏啊?
这担心真不是瞎想的,因为她以前的画风和这种需要专业度的科技活动,确实不太搭调。
万一真玩脱了,受影响的可能不光是晚会本身,连大家怎么看科技传播都可能被带歪。
这个盛典主打的是思想、艺术和技术的融合,要靠演讲啊、创意短片这些来展示科技的进步。
这要求主持人说话得准、逻辑得清晰对吧?
可谢娜呢,大家都知道的,她主持经常是“靠本能发挥”,澎湃新闻之前就说过她“根本不看流程”,陈赫也爆料过她主持得靠别人在旁边拉着点。
这种临场抓热闹的路子,跟科技内容要的严谨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且你得知道,把科技讲得通俗,不等于把它娱乐化。
你看人家撒贝宁,在《中华考工记》里能把曾侯乙编钟和机器人技术聊到一块儿,还能接住专家的解读,那是真得懂内容才行。
可谢娜有过不少让人捏把汗的场面,比如跨年晚会把“新年快乐”说成“生日快乐”,金鹰节上被吐槽话都说不完整。
要是让她去介绍鸿蒙系统怎么成长、怎么突破,她那个“本能搞笑”很可能把技术讲成段子,让观众觉得科技也就是闹着玩的事儿,这不就带偏了嘛。
她有时候主持会不自觉地抢话,界面新闻写过她在湖南卫视晚会里抢汪涵的话,还把嘉宾的掌声往自己身上引。
《鸿蒙星光盛典》可是有科技人物演讲环节的,万一她插话、抢话的毛病又犯了,不仅打断信息传递,还会削弱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感,这简直就是用娱乐的玩法碾压科技的严肃性。
央视主持人大赛挑新闻类主持人,标准是文化素质高、专业强、实战能力强,其实科技晚会也一样啊,讲“千行百业的智能升级”,总得有点基础吧?
但谢娜过去几乎没主持过这种专业内容类的节目,反而跨界正式场合经常翻车。
比如在央视《我要上春晚》里因为太奔放,当场脱鞋跳舞,后来就被换掉了。
就算她偶尔“一本正经”,比如在某些晚会上,那也多是因为主题偏情感或亲情,她还能发挥亲和力。
可这次盛典涉及AI、生态构建这些,主持人至少得明白“思想+技术”是咋融合的吧?
谢娜从没展现过有这类知识储备,光有热情可能接不住专业内容。
这种明星跨界科技类活动,人民网也说过,常常有点像“玩票”,缺深耕的耐心。
就像黄晓明搞投资,虽然有名气加持,但业内还是会质疑实际能力。
同理,谢娜能带来热度不假,可要她串联起“技术破土到生态繁茂”这种叙事线,专业短板就会暴露,导致晚会核心信息传歪,那就真坑了活动了。
这场晚会会在CCTV-2、央视频好多平台同步直播,面对上亿观众,主持上一旦出错,影响会被放大太多。
科技传播本来就难在平衡专业和通俗,撒贝宁之前探访AI冰箱,能用方言互动还不丢技术点,接地气又不失专业。
但谢娜过去被建议“多读书”时,只是自黑回应,看不出提升专业的意愿。
如果她没法在讲鸿蒙技术时做到“通俗不减真”,可能观众最后只记得明星说热闹,却觉得科技不过如此。
这对整个科技传播环境可能都有伤害,这个盛典本来是想拉近科技和大众的距离,可如果主持人自己都不懂科技的逻辑,还在环节里抢话筒、忽略流程,那不光是对嘉宾不尊重,更是削弱了科技的价值。
到时候观众因为主持失误而忽略鸿蒙的产业意义,那这场精心准备的科技晚会,可就真变成一场失败的娱乐秀了。
来源:加勒比探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