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走势明牌了?做好准备,明天大概率这么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06:51 1

摘要:周六晚上手机炸了,私信和评论都在问周一A股能不能涨,连楼下便利店老板也来凑热闹。大家焦虑的点都差不多:沪指在3000点附近盘整很多天,持仓解套慢,见到涨就怕回,见到跌就想砍。这种心情我很理解。别光靠听风就是浪,这两天市场和政策里有几条可以看得清楚的信号,把这些

周六晚上手机炸了,私信和评论都在问周一A股能不能涨,连楼下便利店老板也来凑热闹。大家焦虑的点都差不多:沪指在3000点附近盘整很多天,持仓解套慢,见到涨就怕回,见到跌就想砍。这种心情我很理解。别光靠听风就是浪,这两天市场和政策里有几条可以看得清楚的信号,把这些信号连起来周一的逻辑就明白了。

先盯着资金动向,这才是真金白银说话。北向资金本周净买入56亿元,周五在沪指小幅下行的时候还主动加仓23亿元,买的方向集中在家电和半导体。过去遇到下跌常见它们撤离,如今是在低位吸筹,说明外资认为当前价位具备吸引力。内资方面,股票私募仓位上升到85%,创近三个月新高,权益类基金也在配置股票,说明机构端在逐步建仓。周五两市成交额放大到8900亿元,比前一日多出约1200亿元,这么多资金集中流向有方向的板块,体现出入市不是零散跟风,而是选择性加注,半导体和有政策支撑的基建板块是主力方向之一。

再看政策层面,同样给出支撑性信号。央行在周末公布的操作显示,10月MLF继续加量续作,已是第八个月扩大投放。通俗讲,央行给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银行可有更大空间放贷和配置资产,市场整体流动性不会因为短期波动收紧。产业政策方面,发改委明确提出要加快布局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并将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列为提前布局的重点,甚至提出这些方向在未来十年具备培育出新高技术产业群的可能性。政策落地之后,相关企业获取资源和项目的概率上升,业绩端出现支撑就更容易吸引资金。

看到资金和政策配合,板块轮动就自然而然出现。市场本周不是普遍上涨,而是流动性向“实在”的资产迁移:半导体和光刻胶这一类与技术突破、订单兑现紧密相关的板块连续性表现强势,上涨幅度接近5%;与基建相关的建筑材料等板块随着政策预期上行,涨幅约3%;传统消费尤其是白酒类短期出现回调,主要是动销和预期端没有超出市场期望。这样的板块分化说明资金在从高估值、纯概念向低估值、有业绩支撑的标的迁移,选股逻辑从“题材热度”转向“业绩和政策双支撑”。

把这三类信号合并起来周一市场的总体走向能形成比较清晰的判断:政策提供底部保障,资金持续入场提供上行动能,板块间的轮转给出方向性选择。由此产生的可能性之一,是指数在震荡中逐步上行,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出现大幅崩盘,短线也难以出现一波非常猛烈的普涨。3000点附近的套牢盘仍然不少,需通过消化和结构性轮动来慢慢抬升成交与信心。

面对这样的环境,操作上要提防几个常见陷阱。把“明牌”当成“稳赚不赔”属于第一种误判。大方向清晰并不代表每只票都能稳步上涨,像半导体里那些有订单、业绩改善的公司会被资金优先配置;而靠概念炒作、没有实质业务支撑的小票即便短期跟涨,回调速度也往往更快。第二类误判是追高入场,见板块涨就跟风买入,很容易成为短期回调时的接盘者。第三类误判是认为买入指数就万无一失,买入时点不对同样会面临被套风险。买入时宜关注成本位,等待回调后再布局更合适。

给出几条实操判断的筛选思路,便于把握持仓节奏:确认这只股票是否直接受益于政策;检验公司最近几个季度的业绩和订单是否稳定或改善;比较当前估值与历史和同类公司的差距,判断是否存在安全边际。举例说明,手上是半导体且三季报显示净利润增速向好、订单量在增长,可以考虑继续持有;手上是消费类但估值已经回落到合理甚至偏低水平,且业绩稳健,短期资金没有轮到它时不急于割肉;手上是只靠概念推高、连续亏损的票,应尽早降低仓位,避免行情好时本金被耗损。

回顾历史会更有说服力:2018年市场在2440点左右见底后出现过一轮明显反弹;2022年在低点附近也迎来了强烈回升。市场不会永远单边下行,关键在于选对标的并在别人慌的时候保持冷静,在行情逐步明朗时懂得分辨哪些票能真正受益。现在的情形像春天里开始发芽的田地,只有播下的种子是真材实料,才能在后续得到真正的收成。

周六的喧闹说明大家都在关心这个关键节点,结合资金、政策和板块轮动这三条线索,周一更像是“有方向的震荡上行”,不是随意押宝就能稳赚。你手里的票属于哪一类?更看好科技和基建类,还是更愿意守住估值低的消费股?欢迎在评论里说说具体票,我会和大家一起分析。周六的疑问,到周一看盘时心里能有个准。

来源:一棵常青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