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卫东直言:中国股市95%的股民都在亏损,赚钱不靠技术而是认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14:18 1

摘要:提到葛卫东,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期货大佬”,后来跨界做股票也做得风生水起。前段时间他在一次行业交流里说的话,戳中了很多股民的痛处:“中国股市里95%的人都在亏,不是因为他们不懂K线、不会看指标,而是认知没跟上。技术是‘术’,认知是‘道’,没搞懂‘道’,再厉害的‘

提到葛卫东,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期货大佬”,后来跨界做股票也做得风生水起。前段时间他在一次行业交流里说的话,戳中了很多股民的痛处:“中国股市里95%的人都在亏,不是因为他们不懂K线、不会看指标,而是认知没跟上。技术是‘术’,认知是‘道’,没搞懂‘道’,再厉害的‘术’也没用。”

这话听着有点绕,但细想真没错。身边不少人炒股,把MACD、KDJ的用法背得滚瓜烂熟,什么“金叉买、死叉卖”“突破均线进场”一套套的,可实操起来还是亏多赚少。不是技术不管用,是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涨跌,没搞懂背后的逻辑——这就是认知的差距。

今天就把葛卫东提到的“认知炒股法”拆成普通人能懂的大白话,没有复杂理论,全是能落地的实在内容。搞懂这几点,比你学100个技术指标都管用。

先想明白:你赚的钱,到底是谁的钱?

葛卫东说过一句话:“股市不是印钞机,有人赚就有人亏,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别人亏的钱。”很多人炒股连这个最基本的逻辑都没搞懂,总觉得“买了股票等涨就行”,结果只能当“接盘侠”。

想明白“钱从哪来”,是认知的第一步。股市里的钱分两种:一种是“企业成长的钱”,比如公司盈利越来越好,股价跟着涨,大家跟着分收益;另一种是“别人口袋里的钱”,比如你低价买、高价卖,赚的是后来者的钱。

但A股里,能靠“企业成长”赚钱的机会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互相博弈”。就像一群人围着一个蛋糕,没人做新蛋糕,你多拿一块,别人就少拿一块。葛卫东为什么能赚钱?因为他看得清“谁在抢蛋糕、怎么抢”,而普通股民只会盯着蛋糕,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抢走手里的那一块。

举个例子:一只股票从10元涨到20元,不是因为公司突然赚了很多钱,而是主力拉起来吸引散户接盘。你要是觉得“股价还能涨”,冲进去买,最后主力出货,股价跌回15元,你亏的钱,就是主力赚的钱。这时候你再用技术指标分析,说“这里有支撑、那里该反弹”,根本没用——因为主力已经把钱拿走了,剩下的只是散户之间的互相踩踏。

所以葛卫东常说:“先搞懂对手是谁,再想怎么赚钱。你的对手不是K线,是其他股民,更是背后的主力资金。”

认知差1:不看“涨跌”看“逻辑”,别被表面行情骗了

很多人看盘,眼睛只盯着股价的红绿色:涨了就开心,跌了就慌,跟着情绪买卖,能不亏吗?葛卫东说:“真正的高手看盘,看的不是涨跌,是涨跌背后的逻辑。为什么涨?谁在买?为什么跌?谁在卖?想明白这些,比看100根K线都有用。”

就拿去年的新能源行情来说,很多人看到新能源股票涨了,就跟着买,结果套在高位。但懂逻辑的人会想:新能源股票为什么涨?是政策支持,还是行业需求爆发?涨了这么久,估值是不是太高了?后面还有没有上涨的动力?

葛卫东在2023年就减仓了部分新能源股票,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行情还在继续。他后来解释:“不是不看好新能源,是当时很多新能源公司的股价已经反映了未来3年的业绩,再涨下去没有逻辑支撑,就算技术上看还能涨,也只是主力在诱多。”果然,没过多久,不少新能源股票就开始回调。

再比如去年的AI行情,很多人看到AI股票天天涨,不管公司有没有实际业务,都往里冲。但葛卫东只选了几家有核心技术、能落地盈利的AI公司,其他纯概念炒作的股票碰都不碰。他说:“概念炒得再火,没有业绩支撑,早晚都会跌回去。买股票要看公司能不能赚钱,不是看名字好不好听。”

所以,想赚钱先改个习惯:看到股价涨,别着急买,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这只股票为什么涨?是政策、业绩,还是主力炒作?

2. 这个上涨的逻辑能持续多久?是短期热点,还是长期趋势?

3. 现在的股价有没有反映这个逻辑?会不会已经涨过头了?

想明白这三个问题,你就不会再追涨杀跌,也能避开很多“假行情”。

认知差2:不做“预测”做“应对”,市场永远不会错

“我明天要涨了”“这只股票肯定能涨到XX元”——很多股民天天都在做预测,一旦预测错了,就慌了神,要么死扛,要么乱割肉。葛卫东说:“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是你的预测。想在股市赚钱,不是靠预测准,而是靠应对好。”

他自己炒股,从来不会预测股价能涨到多少、跌到多少,而是会做“应对方案”。比如他买一只股票前,会先想:如果涨了,涨到什么位置该减仓?如果跌了,跌到什么位置该止损?如果横盘,要等多久再决定?

举个例子:葛卫东之前买过一只消费股,买的时候股价是20元。他的应对方案是:如果涨到25元,就减仓50%,落袋为安;如果跌到18元,就止损离场,避免更大亏损;如果横盘超过1个月,就先出来,等有明确信号再进。后来这只股票涨到24元,接近他的目标价,他就减了一半仓位,虽然没卖到最高点,但也赚了不少;再后来股价跌回21元,他又把剩下的仓位卖了,保住了收益。

反观很多散户,买股票前从来不想应对方案,涨了就想“再涨点再卖”,跌了就想“再等等会反弹”,结果要么坐过山车,要么被套牢。就像去年有只医药股,从30元涨到40元,很多人觉得能涨到50元,没卖,结果后来跌回25元,不仅没赚钱,还亏了不少。

葛卫东说:“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就像天气一样,你没法保证明天一定晴天,但你可以带把伞,万一下雨了也不怕。炒股也是一样,你没法保证股票一定涨,但你可以做好应对方案,涨了怎么处理,跌了怎么处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认知差3:不赚“快钱”赚“慢钱”,少操作比多操作更赚钱

“今天买明天卖,抓个涨停板”——很多股民都想赚快钱,觉得这样来钱快。但葛卫东说:“A股里90%的短线交易都是亏的,赚快钱的人,最后都把钱亏在了快钱上。真正能长期赚钱的,都是赚慢钱的人。”

他自己炒股,持仓时间往往很长,最短的也有半年,长的能到两三年。他说:“短线交易就像在刀尖上跳舞,看似赚得多,其实手续费、印花税加起来,再加上判断错的亏损,最后根本赚不到钱。而长期持有好公司,等着公司成长,虽然慢,但很稳,赚的是确定性的钱。”

就拿他持有的某家互联网公司来说,他2020年买的时候,股价才50元,中间经历了好几次回调,很多人都卖了,但他一直拿着。到2023年,这家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股价涨到150元,他赚了两倍多。如果当时他做短线,涨一点就卖,根本赚不到这么多。

反观很多散户,一年要交易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手续费交了不少,结果还是亏的。就像有个朋友,去年交易了80多次,手续费花了5万多,最后股票还亏了10万,相当于一年白忙,还倒贴钱。

葛卫东说:“炒股就像种地,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急不来。你不能今天种下去,明天就想收获,那样肯定会失望。选对好公司,耐心等着,比你天天折腾强多了。”

认知差4:不看“收益”看“风险”,先活下来才能赚钱

“这只股票能涨多少?”“我能赚多少钱?”——很多股民开口闭口都是收益,但葛卫东说:“在股市里,先想风险,再想收益。能活下来的人,才能赚到钱;活不下来,再高的收益也跟你没关系。”

他炒股有个原则:“永远不把所有钱都投进去,永远不碰自己不懂的股票。”比如他每次买一只股票,最多只投自己资金的20%,就算这只股票跌了,也不会影响整体收益;而且他只买自己研究过的公司,看不懂的行业、看不懂的业务,就算涨得再好,他也不碰。

就像前几年的虚拟货币,很多人都在炒,赚了不少钱,但葛卫东一直没碰。他说:“我看不懂虚拟货币的价值,不知道它为什么会涨,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跌,这种钱我不敢赚,赚了也不安心。”后来虚拟货币大跌,很多人亏得血本无归,他却没受影响。

反观很多散户,要么满仓一只股票,要么跟风买自己不懂的股票,结果一旦遇到风险,就亏得一塌糊涂。比如有个股民,去年满仓买了一只ST股票,觉得能重组涨起来,结果最后退市了,所有钱都亏没了。

葛卫东说:“股市里的风险无处不在,就像路上的坑,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所以走路要慢一点,多看一眼,避开坑;炒股也要稳一点,多想想风险,别掉进坑里。”

实战:用“认知炒股法”避开3个常见坑

光说认知不够,还要会用。结合葛卫东的思路,总结了3个散户最容易踩的坑,用认知就能避开。

坑1:跟着“消息”买股票

很多人看到“利好消息”就买,看到“利空消息”就卖,结果往往是“利好出尽是利空,利空出尽是利好”。比如某公司发布“业绩大增”的消息,很多人跟着买,结果股价反而跌了——因为主力早就知道消息,提前拉涨,等散户进场就出货。

用认知怎么避坑?看到消息先想:这个消息是不是已经反映在股价里了?主力会不会借消息出货?比如消息出来前,股价已经涨了很多,那消息出来后大概率会跌,别进场;如果消息出来前,股价没怎么涨,而且消息确实能改善公司业绩,那再考虑买。

坑2:死扛“套牢”的股票

很多人买股票被套了,就死扛,觉得“只要不卖,就不算亏”。结果越套越深,从亏10%变成亏50%,最后不得不割肉。比如某股民买了一只股票,从40元跌到30元,没卖,觉得会反弹,结果跌到20元,还是没卖,最后跌到10元,亏了75%,只能割肉离场。

用认知怎么避坑?买股票前先设“止损位”,比如跌到10%就卖,不管后面会不会反弹。这样就算判断错了,也能控制亏损,不会亏太多。葛卫东说:“止损不是认输,是保护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坑3:频繁“换股”,追涨杀跌

很多人看到这只股票涨了,就卖了手里的股票去追,结果刚追进去就跌了,手里卖的股票反而涨了,来回被割。比如某股民手里的股票涨了5%,看到另一只股票涨了10%,就卖了手里的去追,结果追进去的股票跌了5%,手里卖的股票又涨了5%,一来一回亏了10%。

用认知怎么避坑?选好1-2只自己懂的股票,长期持有,别频繁换股。葛卫东说:“频繁换股就像频繁换工作,你在一个行业还没做好,就换另一个行业,永远也做不好。炒股也是一样,你在一只股票上还没搞懂,就换另一只股票,永远也赚不到钱。”

最后:认知不是天生的,是慢慢练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认知是天生的,我没有就赚不到钱”,其实不是。葛卫东说:“我的认知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是亏出来的、学出来的。”他刚炒股的时候,也亏过钱,也追涨杀跌过,后来慢慢总结经验,看书、研究公司、跟别人交流,认知才慢慢提高。

想提高认知,其实很简单,就做三件事:

1. 多看书:不是看那些“炒股秘籍”,而是看公司财报、行业分析报告,了解公司怎么赚钱、行业怎么发展。

2. 多总结:每次买卖股票,都记下来为什么买、为什么卖、赚了还是亏了、错在哪里,慢慢就知道自己的问题了。

3. 少操作:别天天盯着盘,多花时间研究,少花时间交易。操作越少,犯错的机会就越少,认知提高得就越快。

葛卫东说:“股市里没有捷径,认知提高了,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你现在亏的钱,都是因为认知不够;等你认知够了,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结尾探讨

今天聊的“认知炒股法”,其实就是葛卫东多年炒股的核心思路——不看技术看逻辑,不做预测做应对,不赚快钱赚慢钱,不看收益看风险。你平时炒股,是不是也犯过“只看涨跌不看逻辑”“频繁操作追涨杀跌”的错?如果用今天说的认知思路,你觉得能帮你避开之前踩过的坑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也可以说说你对“炒股靠认知”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

来源:河畔悠闲喂金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