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复杂:27日晚,微信安全中心发了个治理通知,点名那些把第三方平台做好的直播页面、录播或短视频,用H5链接、云文档链接一股脑儿塞进朋友圈、群聊和公众号里的做法。问题是,这些链接背后常常藏着夸大不实的宣传,最常见的就是保健品、药品或山寨货。用户点开
微信已经开始限制一批通过外部链接传播的直播和录播内容的访问,并会根据投诉数量和影响范围对相关账号或链接采取更严厉的处置措施。
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复杂:27日晚,微信安全中心发了个治理通知,点名那些把第三方平台做好的直播页面、录播或短视频,用H5链接、云文档链接一股脑儿塞进朋友圈、群聊和公众号里的做法。问题是,这些链接背后常常藏着夸大不实的宣传,最常见的就是保健品、药品或山寨货。用户点开看了直播,被话术和“见证”忽悠下单,最后发现产品没用、不合格,投诉一来,平台只好出手。
平台是怎么说的?微信在公告里把依据列得挺清楚,用的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微信自己的使用规范和外链管理规则。发现有问题,先限制访问,具体严重程度会决定下一步怎么走:要是只是个别链接、影响范围小,先屏蔽访问信息;但要是成批出现、属于系统性作案,或是卖的东西可能危害健康,那就会上升到封号、限制账号功能等更严厉的处置。
这类事儿怎么来的?说白了,是有人把第三方工具当成现成的“套件”。先在外面搭个看起来像直播的页面,写上“专家揭秘”“限时抢购”“养生课堂”之类的吸睛标题,生成一个H5链接或云文档,然后到处散。流程很标准:先拉人进直播,现场有人表演演示(常常夸大效果),配几个“老用户见证”,再插个倒计时按钮和购买链接。购买通道看着正规,但货大多没有合格证明,或者根本就是三无产品。遇到这类情况多了,投诉就会集中爆发,平台被迫干预。
公告里特别点到两个常走的渠道。一类是外面那些专做直播的第三方平台生成的外链。微信说,最近收到了不少针对这种直播外链的举报,核查后发现不少内容含虚假宣传,重点是违规营销保健品、药品和假冒伪劣商品。另一类是云协作文档一类的工具,这路子更隐蔽:把营销包装成讲座或资料,写得像科普,实际上夹带伪科学或迷信论调,然后偷偷推货。点进去的人常常以为是正规分享,结果发现是带货陷阱。
公告里用图示列举了几种典型的违规样式,但没点名哪家公司。处理的时候,平台会把用户投诉、违规情节和传播范围作为判断标准。也就是说,举报多、影响大、问题严重,那处理就更狠。反过来,偶发性的、影响面小的链接,平台可能先限制访问,等进一步核实再看后续动作。
从用户角度来看,微信也给出提示:网购还是选有资质的正规电商渠道,别随便点来源不明的外链。遇到那种“一夜见效”“百分百有效”“名家秘方”之类的夸张宣传,先别信。发现可疑内容,用微信客户端的投诉功能举报,平台会核查。公告里用了“共同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清朗网络空间”这样的说法,本质是希望用户多配合,把问题线索交上来。
把这事放到更大的背景看,其实不是微信一家烦恼。近几年,推广手段越来越花样百出,短链接、H5页面、云文档都成了动手脚的工具。监管一方面在收紧,平台规则也在跟着变。法律和平台协议给了处理的依据,用户投诉和影响评估决定了具体的执行力度。平台要管,一方面得靠规则,另一方面也得用技术来把关,尽量在问题扩散前就控制住。
现实里这套套路很容易复制,成本低,见效快。某个不法商家照着模板搭个页面,写几段煽动性话术,找几张看起来真实的“证言”截图,流量一来,订单就有了。打个比方,就像有人在网络街角摆摊,装作健康讲座,台上一通演,台下一通买,最后你拿回家的可能是印着漂亮包装却没有任何质量保障的东西。用户防不胜防,平台又得耗人力去核实和取证,这其中的博弈挺复杂。
技术上平台可以做的事也不难想象。更严格地扫描外链内容、提高云文档和H5页面的审核力度,把可疑关键词和营销套路设为重点监控对象;把传播轨迹做链路分析,早期发现异常扩散的链接并限制其传播;对被举报频次高的外链或生成来源,采取更高强度的查处措施。有时候还要结合人工核验,尤其是涉及健康类、药品类宣传的内容,需要专业判断才能下结论。
公告里强调的一点是,明显夸大疗效、推广伪科学、搬运封建迷信或不合规商品,都属于重点打击范畴。平台会把此类信息纳入监控名单,用户举报会成为重要线索。换句话说,你的一次举报可能触发更大规模的审核,帮助平台把同一来源的其他违规链接也揪出来。
说到投诉和处理流程,操作也不是神秘。遇到问题,用户在微信里点击消息右上角或在相关页面选择“投诉”,描述问题并提交截图或链接就行。平台会先做初步核查,视情况限制访问或删除链接,再根据核实结果决定是否对发布账号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处理结果通常会根据法律和平台规则执行,具体细节会在核查后给出。
这件事还提醒了两点平常心。第一,网络购物里的“专家”“权威”“见证”,很多只是话术,别把网络上的“名医”“疗效对比图”当真。第二,作为传播者,发链接前多想两下:这东西有资质证书吗?卖家信息可靠不可靠?把自己当成家人,先别为了转发图个热闹而把别人往坑里推。
信息来源是微信安全中心及大众新闻,编辑标注了“z”。如果你在群里或朋友圈看到陌生的“专家直播”“限时抢购”链接,不要急着点开,别盲目下单。碰到可疑的,使用微信的投诉渠道举报,平台会进行核实并依规处理。
来源:清爽叶子m81Vt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