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白了,这次出动的不是走个过场,是真刀真枪往实战靠。多批次、多架次的战机按战斗编组往前出击,航线覆盖了台湾海峡,还有岛屿的西南和东南空域。几条线不是随便画的,西侧主要盯岛内的兵力部署,西南和东南则把外部介入的通道锁住。编队里有预警机维持态势感知,有加油机支撑长
台岛周边很快被一张立体的空海封控网覆盖起来,战机、预警机、加油机、航母编队都参与其中,训练目标直指实战,这次演练没有演给别人看的意思。
说白了,这次出动的不是走个过场,是真刀真枪往实战靠。多批次、多架次的战机按战斗编组往前出击,航线覆盖了台湾海峡,还有岛屿的西南和东南空域。几条线不是随便画的,西侧主要盯岛内的兵力部署,西南和东南则把外部介入的通道锁住。编队里有预警机维持态势感知,有加油机支撑长时间飞行,轰-6K挂实弹、穿越巴士海峡去到外海,对台岛东部目标做了多轮模拟打击。这些动作看着像演习,其实是把远程打击和空中封控的全过程一条龙练一遍。
航线选择有讲究。花莲基地长期被视为防空重地,巴士海峡又是外部势力可能靠近的水道,把战机布到这些区段,既能监控岛内动向,也能拦截外援路线。与此同时,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岛东海域与空军配合,形成海空联动,堵住支援路线。训练当天,有民用船只改变计划:一艘原本要靠近的LNG船在半路就停了。这种细节说明联合作战不只是口号,能在真实海域对民用活动产生影响。
武器配置也针对性强。轰-6K能挂远程反舰或对地导弹,突防能力不错,演练里面模拟打击的目标包括像高雄永安这样的港口和能源接收站。要是这些节点受损,影响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民生、运输、能源供应都会被牵连。有预警机和空中加油的配合,这种长航时、远程打击的演练就更贴近实战,检验的是“能不能持续投送火力、能不能打到关键点”。
训练内容分量不轻:空中拦截、对陆打击、联合封控、查证识别和警告驱离这些动作在演练里反复做。过去演习常常是单兵种跑一圈,现在更强调陆海空甚至火箭军的联动。查证识别也不再是对讲机里喊两句那么简单,而是能实际压制、拦截或者扣押可疑目标。演练从“有预告”变成了更常态化的快速出动,把应对时间压得很短,节奏更像真碰上事儿的样子。
从战略层面来看,这一连串动作在戳两类错觉。一类是岛内和支持者以为靠现有防御就能挡住远程精确打击;另一类是寄希望于外部力量能在关键时刻把局面扳回。演练里模拟封堵外援通道、对能源和港口做多波次打击,实际上在证明这些希望并不是铁板一块。民用船只在训练区徘徊、外援路线被实质性封控,这些都是直观的效应。
有些细节值得盯着看。一次次编队起飞、空中加油、预警机转场、轰炸机掠海而过、舰艇换位,这些动作的节奏不是靠喊口令就能有的,是靠反复磨合出来的默契。查证识别到驱离的时间节点被压缩,对民航、商船都会产生现实压力。心理层面也有变化:那些指望外援、或者把关键设施当铁板的人,都会被迫重新估计风险。
网络上的反应分两类。有人觉得这能给公众一个定心,认为军队在用实战化动作维护主权;也有人从航运和能源安全角度冷静讨论演练影响。信息传播本身也是战场的一部分,速度和方向都能影响对方的判断。就个人感觉,比起过去零散的巡逻,这种联动让人更觉得“这是在练战法,不是为了拍照片”。
你怎么看?
来源:清爽叶子m81V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