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部分姓氏源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9:53 1

摘要:浙江温岭,作为浙东沿海的一片热土,其纷繁多样的姓氏源流,共同织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地方移民史诗。本文依据历代《温岭县志》及相关地方文献,对温岭部分姓氏的源头进行梳理,旨在揭示这片土地上人口构成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浙江温岭,作为浙东沿海的一片热土,其纷繁多样的姓氏源流,共同织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地方移民史诗。本文依据历代《温岭县志》及相关地方文献,对温岭部分姓氏的源头进行梳理,旨在揭示这片土地上人口构成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纵观各姓氏的迁徙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个显著的特征。

温岭自古以来便是移民的汇聚之地,其人口的积淀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最早可追溯至东汉、东晋时期的孔、陈、王等早期定居家族。

躲避战乱是历史上人口南迁的主要动因。自唐末五代、两宋之交至元末明初,每一次中原地区的动荡,都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大批家族为求安宁,从福建、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辗转迁入温岭。其中,源自邻省福建的移民,构成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陈、林、郑、蔡等大姓均有支脉于此间迁入。

温岭独特的海洋地理位置也深刻影响了其姓氏构成。明代为巩固海防、应对海事,因出海、卫所调防等原因迁来的家族,如何、张、王、许等姓,为温岭注入了新的血液。

因出仕任官、经商贸易等原因而来的迁徙也屡见不鲜。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先民,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此交融、扎根、繁衍,最终共同塑造了今日温岭丰富而独特的社会文化风貌。

蔡姓 唐朝和中年间(881~885年),有一支蔡姓族人从婺州(今浙江金华)迁居至白屿山。到了元代,另一支蔡姓的先祖为了躲避战乱,从福建迁徙到石粘镇的南山蔡家定居。明朝初年,又有原籍为江西的蔡姓人家迁入,最初落脚在馆头,后来又移居至石桥头的上片。

曹姓 其先祖可追溯至河南禹县。南宋室南渡后,一支曹姓迁居临海。绍定五年(1232年),这支曹姓又迁入当时的泽国境内,其中一脉后来定居在岙环。

陈姓 早在东晋永和元年(345年)之前,温岭境内便已有陈姓居民。唐朝乾符年间(874~879年),一支陈姓为躲避战乱从福建迁来,在高龙的殷家洋定居,其后代有一支在二十一世纪时迁入县城。唐末,另一支陈姓从福建迁至今天的桐山陈家宅。后晋时期(937~946年),又有一支因中原动乱南迁,定居于高桥南鉴,其八世孙后来迁往岩下晋岙。五代末年,一支陈姓为避乱从福建来到县城关屏下定居。宋代开禧年间(1205~1207年),一支从黄岩建山迁至叶屿(即今田洋乡楼山);另一支从乐清迁居新河。南宋末年,居石塘的名士陈仁玉的子孙,有三世未曾迁徙,至元朝顺帝年间(1330~1333年)才转徙到黄岩金清,其中八房的后人又迁入小坞根。元代时,另有来自东阳迁居前炉(今泽国前炉)的陈姓族人。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又有一支从福建迁居箬山。

戴姓 五代时期,一支戴姓从平阳金乡的狮山迁来,定居在贤居岭。另一支戴姓为避乱从福建迁至,居住于塘下屏上村。据说下载氏的明初被抄没家产,其一支迁往温峤。

冯姓 宋代时,一支冯姓从石桥头的何岙村迁来。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因出海需要,这支冯氏的后人遂举家从桑园迁往里箬新建居。

蒋姓 南宋时期,蒋姓族人从乐清的杨川迁居到今凤凰山麓。

郭姓 元代,一支郭姓从仙居迁入温峤。清代,另有一支郭姓从福建惠安迁居到石塘。

葛姓 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因出海需要,葛姓族人迁居松门。

顾姓 清朝初年,一支顾姓从镇海县的大碶迁至县城西门;另一支则从仙居迁往今茶山乡的珠山。

何姓 南北朝齐建元三年(481年)之前,高浦(今高龙乡高浦岙)便已有何姓居住。北宋初年,一支何姓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迁入县城。

胡姓 明朝初年,胡姓族人因出海需要,举家从凤阳寿州(今安徽寿县)迁居新河。

黄姓 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之前,温岭境内即有黄姓居民。后晋开运元年(944年),一支黄姓为躲避战乱从福建迁来,分散居住在湖漫、黄岙、洞山等地(即今天的大闾、岙环一带)。

季姓 元代,县城关屏下已有季姓居住。明代,一支季姓从宿迁(今江苏省宿迁县)因出海需要迁居松门。

江姓 北宋时期,县城地区已有江姓居民。南宋时,一支江姓从福建崇安迁入松门,至明朝初年,其后人迁往今山前乡境内。

金姓 唐朝大中年间(847~859年),一支金姓为躲避战乱从福建迁居县城。唐末,一支来自河中(今山西省境内)的刘姓族人,为避难迁至横峰东洋,因本姓刘,被钱镠猜忌,于是去掉卯刀,改姓为金。元代,一支从乐清灵山(今属玉环县)迁入邑地浦口,本姓刘,至明代才改姓金。另有一支金姓迁居琛山楼旗。

柯姓 唐末,因躲避战乱,一支柯姓从福建莆田迁至观岙碁石。南宋时,这支柯姓又迁往石桥头镇的小岭下。

孔姓 早在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之前,温岭境内便有孔姓居住。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一支孔姓为避乱从福建迁来,定居在今天的江湾乡境内。

李姓 五代时期,县城地区即有李姓居民。宋代,一支李姓从福建迁居长屿。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一支从鄱阳(今江西波阳县)因出海需要,迁居松门。

连姓 明代,连姓族人因出海需要,举家从乐清迁往松门。

林姓 五代时期,一支林姓从福建长溪因任职而迁居,分别定居在半岭、团浦(今石桥头、箬横一带)等地。后晋时期,一支林姓为避乱从福建安固迁至,居住在浦东里(今箬横区境内)。宋代绍兴四年(1134年),一支林姓分居于今田洋新塘;另一支从福建赤岸为避乱迁居县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又有一支从平阳迁居珠溪(今城南区境内)。

罗姓 五代末年,一支罗姓从常熟(今属江苏省)为避乱迁至,定居于费介塘下。

毛姓 唐武德二年(619年),毛姓族人从衢州迁居临海,之后转迁至今凤城乡的竖石,其明初的一支后人迁入白峰晋岙。

潘姓 祖籍福建,一支潘姓从黄岩柏都迁至今天的泉村定居,理宗年间(1225~1264年),分迁到淋头、大园长沙等地。据说淋头的一支潘姓来自黄岩的古田,理宗年间返回玉环,后又转迁到淋头。

戚姓 清康熙初年,戚姓族人从余姚长泠迁居泽国。

丘姓 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之前,县城一带已有丘姓居住。元末,一支丘姓自行汴梁迁居临海,明初转迁至县城;明代中期,一支丘姓从黄岩迁入县内。

茹姓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茹姓族人由黄岩路桥迁居高桥茹家。

阮姓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阮姓族人自黄岩九峰迁居泽国。

T

童姓 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童姓族人自黄岩上岙迁至今琛山麓的消童。

W

王姓 东晋永和元年(345年)之前,旌旗王姓为地方大族。元代,一支从会稽(今绍兴市)因任职而迁居湖漫(今湖漫水库区域)。泰定年间(1324~1328年),一支王姓自黄岩宁溪迁至,定居于城关。元末,一支王姓自黄岩迁居夹屿一带,其中一脉改姓叶,为今光明横泾叶氏的祖先。明代,一支从安徽合肥因成为武职调入海防卫所而迁居新河;另一支从大兴(今北京市东南)因出海需要,迁居岙环。

X

谢姓 明洪武八年(1375年),谢姓族人自黄岩学前迁居今新建乡境内。

徐姓 宋代,温峤上牌即有徐姓居住。南宋,一支徐姓自黄岩迁至今箬横一带,其先祖为衢州江姓人,因受业于黄岩的二徐先生,故改姓徐。清嘉庆八年(1803年),一支从黄岩迁入,分居于镇海乡的前徐、徐家。

许姓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因出海需要,许姓举家从杭州迁居松门。明末,另有一支从黄岩东山迁入今照洋乡境内。

Y

叶姓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叶姓族人自黄岩靖化乡迁居今江洋金边。

余姓 元末,一支余姓从黄岩下库迁入县内。清代,一支余姓从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因任职而迁居县城。

于姓 五代后唐时期(924~936年),有于姓隐居于叶茶寮山(今白峰乡境内)。南宋绍兴中(1145年前后),一支于姓从山东诸城因任职而分居于新建乡境内。

张姓 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一支张姓自湖州迁入东浦(今石粘镇东浦村),转迁至琅岙。宋末,一支张姓从乐清迁居环溪的寨门。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一脉迁入县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一支自顺天东安(今河北省安次县)因出海需要,迁居新河。清代,一支从福建晋江迁入,分居于塘下、横河一带。

赵姓 后晋时期,赵姓族人从福建避乱迁居大坞(今坞根乡境内)。元末,一支赵姓为躲避战乱,自黄岩洪洋迁居今天的老鼠屿。

郑姓 五代后晋天福九年,一支郑姓为躲避战乱从福建迁来,分居于今泽国、高桥一带。据说泽库的郑氏先祖来自唐代的河南荥阳,后迁居于福建。

钟姓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钟姓族人自乐清县界山(今属玉环县)迁居今邻国镇楼下。

周姓 东晋隆安年间(399~401年),温岭境内已有周姓居住。南宋,一支周姓从福建迁入,定居于箬横司城。

庄姓 清代,庄姓族人自福建泉州迁居今龙门乡的铜门。

朱姓 南宋开禧年间,朱姓族人自临海迁居今大岩头、新街一带,其中一脉改姓梁。

诸葛 清代,诸葛姓族人自浙西经商而来,定居于县城。

欢迎留言补充

来源:好学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