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英国餐饮圈出了件挺闹心的事,必胜客要关掉国内68家门店,连带着11家只做外卖的店也得关门,一千二百来个岗位怕是要保不住了。
最近英国餐饮圈出了件挺闹心的事,必胜客要关掉国内68家门店,连带着11家只做外卖的店也得关门,一千二百来个岗位怕是要保不住了。
这事儿看着突然,其实跟英国人这两年外出吃饭的习惯变了有直接关系,不是单纯某一家店经营差的问题。
必胜客这波关店不是随便选的,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南部那些客流下滑厉害的地方。
本来想靠着多年的品牌口碑撑一撑,但后来发现,现在英国人出门吃饭的次数比去年少了不少,店里流水根本顶不住。
我觉得这也正常,毕竟大家钱包里的钱就那么多,要是出去吃一顿的钱能在家做两三顿,换谁都会犹豫。
之前有个调查就提过,不少人减少外出就餐,核心就是觉得餐厅价格涨得太离谱,明明是常点的那道菜,隔俩月再去就贵了好几镑。
这种消费收缩不只是影响必胜客,其他连锁品牌也不好过。
比如之前有咖啡品牌砍了八百个入门岗位,汉堡店也关了十几家。
很显然,现在英国餐饮圈不是某一家的问题,是整个行业都在面临“客人少了、成本高了”的双重压力。
英国人不光少出门吃饭,真要出去了也会精打细算。
有的会特意选便宜点的餐厅,有的就算进了店,也会少点一两道菜,避免浪费钱。
我觉得这种转变挺实在的,毕竟通胀还没降到政府目标的2%,日常开销都在涨,吃饭这种能灵活调整的支出,自然会先被“抠”一点。
面对这种变化,企业的应对路子也不一样。
超市就挺会抓机会,比如Sainsbury’s推出了能在家吃的“餐厅级”美食,从英国本地牛排到印度即食餐都有,还配着葡萄酒和烈酒。
还有个叫CharlieBigham的创业者,在Waitrose门店卖高端即食餐,最贵的能卖到近30英镑。
这种思路挺聪明的,知道大家想省外出的钱,但又想吃点好的,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不过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这么灵活转型,中小餐厅的日子更难,还直接带起了失业问题。
有行业协会的数据说,自从今年预算公布后,餐饮行业的失业人数占了全英失业总人数的近一半。
为啥会这样?主要是雇主得交的国民保险费涨了,尤其是那些招新手的岗位,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我觉得这对小餐厅太不友好了,本来食材、房租就一直在涨,现在人工成本又加了码,扛不住的只能关门。
之前就听说,今年中小餐厅的关闭率比去年高了不少,比大型连锁餐厅的关闭率还多一倍多。
无奈之下,有些小餐厅只能搞“社区化”,比如推出低价家庭套餐,靠周边居民的复购维持经营,也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不同年龄段对餐厅涨价的感受不一样。
那些出生在1946到1964年的婴儿潮一代,对价格变化最敏感,出去吃饭前得反复算性价比。
而年轻人更会找窍门,不少人靠刷社交软件找餐厅优惠,比如在抖音、Instagram上看促销信息。
如此看来,现在餐厅想吸引客人,光靠口味好还不够。
对年纪大的客人,得控制价格,对年轻人,还得在社交平台上多下功夫。
毕竟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快,要是优惠信息没传到位,就算菜品再好,也可能被客人忽略。
总的来说,英国餐饮业现在就是卡在“消费少了、成本高了、转型难了”的节点上。
未来想好转,一方面得靠餐厅自己调整,多做性价比高的产品,另一方面。
要是政策上能帮着降点人力成本,或许能帮不少中小餐厅喘口气。
毫无疑问,这个调整过程不会短,但只有跟着消费者的需求变,行业才能慢慢找到新的生存节奏。
来源:司马秘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