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晨光温柔地洒在五一广场鲜红的旗帜上,干净的步道像银色丝带般延伸向远处的绿色草坪,远处是错落有致的高楼,近处是奔跑的孩童与悠闲的老人……眼前的景象,很难让人将其与“工业噪音”“烟灰污染”等词联系在一起。然而,时光倒回上世纪90年代,这片土地却是另一番模样——烟
当晨光温柔地洒在五一广场鲜红的旗帜上,干净的步道像银色丝带般延伸向远处的绿色草坪,远处是错落有致的高楼,近处是奔跑的孩童与悠闲的老人……眼前的景象,很难让人将其与“工业噪音”“烟灰污染”等词联系在一起。然而,时光倒回上世纪90年代,这片土地却是另一番模样——烟囱林立的工厂24小时运转,轰鸣声昼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烟尘,居民的窗户不敢轻易打开,行人匆匆穿过,脸上写满疲惫。
晨光中的宜昌市五一广场
*“工业灰”褪色:关停污染企业,种下“生态绿”
上世纪90年代,伍家岗是宜昌名副其实的“工业心脏”。密集的工厂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也让环境负担日益沉重。“那时候工厂的烟囱天天冒黑烟,洗过的衣服晾在外面,半天就落一层灰。晚上加班的机器声,吵得人整宿睡不好觉。”在伍家岗住了近30年的李阿姨回忆道。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与居民幸福感的“灰色枷锁”。
转变始于新世纪初。伍家岗区委、区政府果断按下“退二进三”按钮:关停、搬迁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曾经喧嚣的厂房逐渐静默,取而代之的是推土机的轰鸣与绿化带的延展。五一广场的建设,成为区域“绿色转型”的关键落子: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工人们种下成排的香樟树、铺设整齐的草坪、修建层次分明的喷泉广场。曾经被油污覆盖的土壤,如今被生机勃勃的绿意覆盖;曾经震耳欲聋的机器声,被孩童的笑声替代。
宜昌市五一广场
“城市会客厅”焕新:五一广场成生态地标如今的五一广场,早已是伍家岗的“城市绿肺”与“市民客厅”。站在广场制高点俯瞰,鲜红的国旗在绿色草坪上格外醒目,五级喷泉随着光影变幻舞动,太阳能路灯在黄昏时分悄然亮起,三三两两的市民在广场舞矩阵中感受生活的节奏。广场周围,盛景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巨幕广告播放着城市的繁华;不远处,整洁的滨江路上车流如织,却听不见刺耳的噪音——新能源公交车成为街头流动的风景。
五一广场俯瞰图
“现在晚饭后溜达来广场,跳跳舞、散散步,空气清新,心情也舒畅。”李阿姨如今是广场舞队的骨干成员。她身后,是伍家岗不断提升的绿化覆盖率:广场周边的公园如翡翠般镶嵌在城市中,街头转角的“口袋公园”成为居民休憩的“微型氧吧”。数据显示,伍家岗区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已从20年前的不足60%提升到如今的85%以上,曾经的“工业灰”彻底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绿”。
伍家岗区政府大楼
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伍家岗样本”生态底色的刷新,并未让伍家岗失去经济活力,反而吸引了更多优质产业与人才。在五一广场周边,弘洋集团等现代化写字楼崛起,高新技术企业与文创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盛景广场、汇金购物中心等商业体里,品牌店铺林立,市民享受着“出门即公园,转角是商圈”的便利生活。滨江路上,5G智慧路灯提供着免费Wi - Fi与手机充电服务;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其间,勾勒出绿色出行的新图景。
五一广场边上的盛景广场综合商业体
“我们选择落户伍家岗,看中的不仅是这里的区位优势,更是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一位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心声。如今的伍家岗,已形成“生态为基、产业为核、民生为本”的发展闭环: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更有居民幸福感的“里子”。
宜昌市十五中扩建中
从噪音污染到绿色宜居,从烟囱林立到公园环绕,伍家岗的变迁是宜昌城市升级的生动缩影。这片土地上,曾经的“工业灰”彻底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生机盎然的“生态绿”——它不仅刷新了城市颜值,更重塑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未来,这片热土将继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令人向往的“城市诗篇”。
来源:苏心sh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