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的人,一般都有这几个特征,你有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23:05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9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爸最近总忘事,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门诊室里,一个中年男人焦急地拉着医生的手,一脸担忧地看着坐在椅子上发呆的老父亲。医生简单交流几句后,建议做个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结果显示,老人确实存在轻度认知障碍,属于老年痴呆的早期阶段。

“明明几个月前人还挺精神,怎么突然就糊涂了?”其实,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形成往往是长年累月的积累过程,而有些人之所以不容易得这种病,往往在生活中就藏着答案。

很多人以为,年纪大了记性差是“正常现象”。的确,轻度记忆力下降是自然老化的一部分,但如果频繁忘事、重复提问、性格明显改变,就要警惕老年痴呆了。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占比超过六成。它不仅影响记忆力,还会逐渐影响判断力、语言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它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确诊,目前尚无根治之法。但好消息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患上老年痴呆,研究发现,他们往往具备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 喜欢动脑的人更“抗痴呆”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神经病学》的大型研究指出,认知储备越高,大脑越能抵御退行性病变的影响。简单来说,经常动脑的人,大脑“备用线路”多,即使部分区域退化,其他区域也能“接替工作”。因此,经常读书、下棋、写字、记账、做手工等脑力活动,是防痴呆的天然利器。

2. 社交活跃的人,大脑更年轻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不愿出门,独自待在家,时间一久,大脑容易“生锈”。而那些经常与人互动、参加社区活动、喜欢聊天的人,大脑更活跃,认知退化速度更慢。社交不仅能刺激语言中枢,还能带来情绪上的满足感,有效预防抑郁症,而抑郁正是老年痴呆的重要诱因之一。

3. 睡眠规律、质量好

你知道吗?大脑每天都要“清垃圾”。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深度睡眠时,大脑的淋巴系统会启动,将代谢废物(包括β-淀粉样蛋白)清除掉。这种蛋白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罪魁祸首”。而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清洁系统运行受阻,垃圾越积越多,患病风险自然升高。

4. 会吃、吃对的人,大脑也跟着“年轻”

“吃”在防痴呆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建议,中老年人饮食应以“得脑、护脑”为目标,优先摄入以下几类食物: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如三文鱼)

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如蓝莓、菠菜)

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和豆类

而高盐、高糖、高脂饮食则会加速脑血管老化,间接提高痴呆风险。

1. 久坐不动,懒得思考

世界卫生组织将“久坐”列为十大慢性病危险因素之一。久坐不仅影响心肺健康,还会降低神经突触的活跃度,让大脑“闲置”,加速退化。

2. 情绪长期低落

长期抑郁、焦虑状态,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这种“压力激素”会损伤大脑海马体——主管记忆的重要区域。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提高近两倍。

3. 听力下降却不佩戴助听器

听力不好并不仅是“听不清”这么简单。2020年《柳叶刀》发布的《防控痴呆全球报告》提出:听力损失是老年痴呆最可干预的风险因素之一。听不清,会减少沟通,减少社交,导致认知刺激减少,从而加速大脑退化。

1. 每天快走30分钟

运动能增强脑血流,促进神经生长因子释放,是所有防痴呆干预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 每天记一件小事

写日记、记账、写购物清单,都能锻炼记忆力和逻辑能力。

3. 每周学习一个新知识

可以是一句英文、一道新菜、一个小工具的用法,让大脑始终保持“学习状态”。

4. 睡前半小时远离手机

避免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提升睡眠质量,给大脑一个“干净”的夜晚。

写在最后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无法根治,但它并非无法预防。你每天的生活方式,就是决定未来脑子“清不清醒”的关键。动脑、动身、动情绪,三者缺一不可。老年痴呆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可以用一生去努力避免的结果。愿你我都能老得慢、忘得少、活得清醒。

参考资料: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指南(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防控痴呆全球报告》,柳叶刀神经病学,2020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老年健康促进项目工作规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