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秋种里的“保粮密码”:从田间细节看“齐鲁粮仓”底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5:13 1

摘要:霜降将至,滨城区杨柳雪镇的田垄上,国盛农业的烘干塔正24小时轰鸣,刚抢收的湿玉米经过处理,水分快速降至安全线以下。不远处,种粮大户姜学良的播种机正沿着北斗导航轨迹前行,湿润的泥土里埋下的不仅是冬小麦种子,更是滨州守护粮食安全的“务实伏笔”。作为“鲁北粮仓”,滨

霜降将至,滨城区杨柳雪镇的田垄上,国盛农业的烘干塔正24小时轰鸣,刚抢收的湿玉米经过处理,水分快速降至安全线以下。不远处,种粮大户姜学良的播种机正沿着北斗导航轨迹前行,湿润的泥土里埋下的不仅是冬小麦种子,更是滨州守护粮食安全的“务实伏笔”。作为“鲁北粮仓”,滨州的秋种从不是简单的农事轮回,而是藏着科技、政策与担当的“保粮密码”。

秋种的“稳”,藏在“科技抗险”的硬支撑里。今年秋雨连绵,博兴县曹王镇的积水农田里,履带式收割机往来穿梭,成为抢收主力军。沾化区黄升镇的军浩家庭农场里,姜学良指着烘干机感慨:“这就是‘粮食急救站’,2022年连阴雨时,12万公斤湿粮靠它保住,当年净赚120多万。” 科技不止于应急,更融入精耕细作。惠民县种粮大户尚书学用上了无人驾驶精量播种机,行距、播深精准可控,配合推广的全幅匀播技术,播种量降20%却能增产8%到10%。从履带式农机到智慧播种,滨州用科技为秋种穿上“防护衣”,让“靠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

秋种的“实”,落在“政策托底”的暖举措里。“玉米播种每亩补6.3元,烘干设备最高补30%,政府把实惠送到了地头。”姜学良记得,当年买烘干机获补4.9万元,如今滨城区的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更让农户省了不少心。政策红利不止于补贴,更在精准服务。博兴县组织6支农技队田间指导,公布7处烘干点信息,日烘干能力达1700吨;滨州市推行的“0543”工程,从高标准农田到种业创新全方位发力,今年夏粮已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这些政策不是“纸上文章”,而是秋种时的“定心丸”。

秋种的“暖”,显在“全链护航”的巧心思里。国兴生态农业开启潮玉米专收通道,烘干后按国标收购,解了农户“晒粮难”的忧愁;惠民县的农业服务组织更贴心,从品种筛选、植保服务到免息贷款、帮销粮食,每亩能为农户降本增收220元。这种护航从秋种延伸到全产业链,正如中裕食品将小麦“吃干榨尽”,让一粒种子的价值不断攀升。从种得好到收得稳、卖得俏,滨州用全链服务让秋种的希望落地生根。

从盐碱地改良到智慧农田建设,从政策补贴到全链服务,滨州的秋种实践诠释着:粮食安全从来不是抽象的目标,而是藏在每一粒种子、每一台农机、每一项政策里的务实行动。正如姜学良说的:“地不欺人,政策给力,咱种地更有奔头。”这份踏实,正是滨州秋种最动人的底色,也是守护大国粮仓的“滨州力量”。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