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于右任:碑骨草魂写赤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1:07 1

摘要:于右任的书法成就斐然,其艺术道路可概括为 “由帖入碑,融碑于草”。1. 早期博采与碑学奠基:他早年精研楷书、行书,后深感帖学流弊,转而倾力于北魏碑版墓志的收藏与研究。他广搜历代墓志石刻,尤以魏碑为主,为其书法注入了雄强、朴拙、大气磅礴的金石之气。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陕西三原人,是近代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诗人,更是被誉为“草圣”的书法巨匠。

他早年投身辛亥革命,是同盟会骨干,后长期担任民国政府高级官员。他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名校。

于右任的书法成就斐然,其艺术道路可概括为 “由帖入碑,融碑于草”。
1. 早期博采与碑学奠基:他早年精研楷书、行书,后深感帖学流弊,转而倾力于北魏碑版墓志的收藏与研究。他广搜历代墓志石刻,尤以魏碑为主,为其书法注入了雄强、朴拙、大气磅礴的金石之气。

2. 创立“标准草书”:这是他最伟大的贡献。为使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他于1930年代发起创立标准草书社,以“千字文”为母本,从古代草书经典中梳理归纳出标准符号,建立了完整的草书体系,旨在推广普及,实用与审美兼备。

3. 晚年草书化境:晚年,他将碑学的雄浑骨力与标准草书的简洁符号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于体草书。其作品线条圆润如“棉花裹铁”,结构奇崛而大气磅礴,风格沉郁苍茫,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

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前赤壁赋》代表了他晚年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其风格发端于深厚的碑学根基,成熟于对“标准草书”体系的构建。

于右任在《前赤壁赋》的用笔非常独特,可以看出其植根于魏碑的雄厚中锋用笔,简绝遒劲:以中锋为主,线条老辣恣肆,藏巧于拙,有大巧若拙之趣;结构上,充分运用其独特的“标准草书”,坚持“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因字立形:通过标准草书符号进行高度概括,结构端庄而空灵,似斜反正;章法上,汲取章草及唐代孙过庭《书谱》章法特点,字字独立而气脉贯通:字形大小、粗细、轻重变化自然,形成古朴而流动的韵律感;气韵上,赋予中国书法“纯任自然”的生命美学观,真力弥漫:整体气势雄强豪迈,展现出情感与意志的自然流露,是“骨子里流露出的大美”!

于右任的书法体系,尤其是标准草书,通过其弟子、学术机构及国际交流,在当代得到了积极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的一些重要活动也体现了其影响力的延续。

于右任先生的大弟子胡公石及其再传弟子陈墨石等人,在于右任《标准草书草圣千字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了标准草书的字形体系,编纂了《标准草书字汇》《中国标准草书大典》等著作。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等专业机构也在持续推动相关研究与传播。

在2025年9月举办的“国际碑学研讨会暨北碑书法展——于右任专题”系列活动中,书法家龙隆荣获“于右任奖”,其他多位来自不同省份的书法家如张政社、张天霞等获得了提名奖。这表明于右任所推崇的“结构严谨、骨力遒劲、气势雄浑”的北碑精髓在当代创作中仍被高度重视和实践。

于右任的书法作为文化纽带,连接着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例如,2025年5月在香港举办的“全球华人于右任流派国际书法作品展”,以及计划在澳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巡展,都体现了于右任书法流派的国际影响力。其公子于中令教授也积极参与推广,强化了这一流派的文化凝聚力。

来源:我愛歐體書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