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看老戏骨演戏,总觉得心里踏实。那张脸一出来,就好像是质量的保证,甚至是人品的保证。他们演了一辈子好人,我们也就信了一辈子,觉得他们本人,就该是那个样子。
我们看老戏骨演戏,总觉得心里踏实。那张脸一出来,就好像是质量的保证,甚至是人品的保证。他们演了一辈子好人,我们也就信了一辈子,觉得他们本人,就该是那个样子。
可有时候,现实会冷不丁地给你一巴掌。你以为的德艺双馨,可能只是个面具。面具戴久了,他们自己都忘了后面是张什么样的脸,可总有掉下来的时候。到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感动了那么久的角色,和真人根本不是一回事。
提起“皇阿玛”,谁脑子里不是张铁林那张脸?那眼睛一瞪,胡子一吹,掷地有声,好像他天生就该坐龙椅。当年《还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他不光是小燕子和紫薇的爹,也成了全国观众心里最有“爹味儿”的皇帝。
大家都觉得,能把皇帝演得这么有气场,这人骨子里肯定也带着几分威严和担当。
可后来发生的事,就像一盆盆冷水。先是有位訾女士出来说,张铁林当年追求她,承诺给她一个家,等她怀了孩子,他却变了脸,想方设法要把孩子抢走。再后来,又有一位侯女士,说自己和张铁林也有个女儿,孩子长大了要抚养费,他却百般推脱。
最后还是女儿把他告上法庭,才要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钱。这还是那个在剧里为了女儿能跟所有人叫板的“皇阿玛”吗?
更让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大家发现,这位演了半辈子中国皇帝的“老戏骨”,国籍早就换成了英国。
> “演着中国的皇帝,揣着外国的护照,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想认,这反差也太大了。”
一边在国内享受着“老戏骨”的红利,参加各种节目,一边对自己的家庭责任如此淡漠。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以前对他的好感,瞬间就没了。大家觉得,自己好像被骗了。
说好不为钱弯腰,转身就卖贴牌酒
潘长江,这个名字曾经等于快乐。我们小时候,谁没在电视机前看过他的小品和电影?《过河》里的“潘哥”,《举起手来》里的日本兵,想起来就想笑。他那张有特点的脸,就是我们记忆里的一部分。
后来他年纪大了,跟着潮流搞起了直播卖货。一开始,大家都去捧场,觉得“潘叔”是我们信得过的人,老艺术家嘛,卖东西肯定错不了。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信任。
但慢慢地,事情就不对味了。他直播间里卖的那些酒,号称是“茅台镇直供”,说得天花乱坠,价格好像也很“优惠”。可有懂行的人一查,发现他卖的比市面上同类型的酒还要贵。
更有不少人买回去一喝,感觉味道不对,酒精味刺鼻,跟宣传的完全是两码事。投诉的声音越来越多,大家开始 questioning,“潘叔”是不是变了?
> “嘴上说着‘不能为了钱丢了晚节’,转头就在直播间里把信任他的观众当韭菜割,这叫什么事?”
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有网友翻出他以前的采访。视频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绝对不会为了钱,丢掉一辈子的名声和晚节。可再看看直播间里他卖力吆喝的样子,那句话显得格外刺耳。
皇帝也“骗人”,一句广告就想脱身
张国立,又是一位“皇帝专业户”。但他演的好人也不少,总是一副正派、可靠的模样。他的国民度很高,尤其是在中老年观众里,他说的话,大家愿意信。
可就是这份信任,被人利用了。他代言了一个保险产品,广告打得特别响,“首月1元投保”。很多老百姓一看,是张国立推荐的,又是大品牌,才1块钱,试试就试试。
结果第二个月,很多人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自动扣了几百甚至上千块。原来所谓的1元,只是个引子,后面会自动续订高价套餐,还给你加上一堆你根本不需要的险种。想退订?手续复杂,电话打不通,就是拖着你。
这件事后来上了3·15晚会,被点名批评是虚假宣传。可当记者去问张国立的时候,他却轻飘飘地回了一句“我不过是拍了个广告”。
> “拿着观众的信任去代言这种坑人的东西,出事了就一句‘我只是拍广告的’,责任就撇得干干净净?”
这句话伤了很多人的心。大家不是因为那个广告才买,是因为你张国立这张脸才信的。出了事,你却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这太让人失望了。
好爸爸是假的,打老婆才是真的
如果说前面几位是让人失望,那高亚麟,就是让人感到后背发凉。他在《家有儿女》里演的夏东海,简直就是“完美爸爸”的代名词。他温柔、开明、永远有耐心。这个角色陪着一代人长大,是很多人心里父亲的理想模样。
可现实的耳光,扇得人脸疼。女演员魏嘉的爆料,彻底撕碎了“夏东海”的滤镜。她说自己在怀孕期间,高亚麟对她动手,扇巴掌、掐脖子。甚至在她手骨被打到骨裂的时候,强行与她发生关系,事后还说那是在“安抚”她。
> “家有儿女里的夏东海有多暖,现实里的高亚麟就有多冷,连对自己怀孕的伴侣都能下狠手,这滤镜碎得一点渣都不剩。”
更毁三观的是,他一边给魏嘉转账三万多块钱让她“买点好吃的”想息事宁人,一边又给另一个女演员转账两万多备注“海鲜大餐”。他不仅背叛,还没有一丝一毫的尊重。他对外营造的“丁克”人设,也是个谎言,早就离了婚,孩子生下来他看都没去看。
如今,他参演的电视剧,角色都被AI换脸,彻底成了“无脸人”。从“国民老爸”到人人喊打,这一切,又能怪谁呢?
其实啊,我们观众有时候也挺傻的。我们总是轻易地把对角色的爱,转移到演员身上。他们演了个好人,我们就觉得他是个好人。他们演了几十年戏,我们就尊称他们一句“老艺术家”。
可“艺术家”这个词,不光看你的业务能力,更得看你做人的底线。戏演得再好,人品出了问题,那层光环迟早会掉下来,摔个粉碎。到时候,伤的不仅是他们自己的前途,更是我们这些曾经真情实感相信过他们的观众的心。
来源:博学的糯米7qE4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