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30年被新人顶替降到普通门诊,2月后,院长躺在手术室等救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1:30 1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主任,王院长快不行了!”

副院长推开门诊室的门,满头大汗。

李建国抬起头,看见门外站着一群人。

两个月前,这些人把他从外科主任的位置上撤了下来。

现在他们又来了...

01

李建国在门诊室坐了整整两个月。

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医院。换上白大褂。走进那间十平米的小房间。

桌子是木头的。很旧。漆都掉了一块一块的。

椅子也旧。坐下去会吱呀响。

这和他之前的办公室差得太远。

之前的办公室有二十平米。落地窗。皮椅子。实木桌子。墙上挂着锦旗。都是病人家属送的。

现在这些都没了。

门诊室的窗户只有一扇。还是朝北的。阳光从来照不进来。

李建国第一天坐在这里的时候。看着墙上的挂钟。

秒针一格一格地跳。

他数了一百下。

还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护士敲门进来。

“李主任,有病人了。”

“别叫我主任。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医生。”

护士愣了一下。“那我叫你李医生?”

“随便。”

第一个病人是个老头。

咳嗽。发烧。

“医生,我这咳嗽有一个礼拜了。”

李建国拿听诊器听了听。

肺部有湿啰音。

“拍个胸片吧。”

“要不要紧?”

“小毛病。开点药就行。”

老头走了。

李建国坐回椅子上。

看着挂钟。

秒针还在一格一格地跳。

以前在手术室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

一台手术下来。一眨眼就是四五个小时。

现在看一个病人。十分钟都不到。

然后就得等下一个。

等的时间比看病的时间还长。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建国去食堂。

端着盘子找位置坐。

听见旁边桌子有人在说话。

“你知道吗?张俊昨天做了个肝癌切除。”

“真的?多大的瘤子?”

“八公分。位置还特别不好。紧挨着大血管。”

“张俊真厉害。才来两个月就敢做这种手术。”

“院长说了。要重点培养他。以后就是咱们医院的台柱子。”

李建国低头吃饭。

没说话。

但是筷子握得很紧。

肝癌切除他做过无数次。

八公分的瘤子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可是现在没人问他的意见。

也没人在乎他怎么想。

下午又来了几个病人。

感冒的。拉肚子的。头疼的。

都是些小毛病。

李建国机械地写处方。

开药。

嘱咐注意事项。

病人走了一个又一个。

椅子还在吱呀响。

挂钟还在一格一格地跳。

下班的时候。李建国收拾东西。

02

走出门诊楼。

在大厅里遇到了张俊。

张俊穿着手术服。

刚从手术室出来。

脸上还有疲惫但兴奋的神色。

“李医生。”张俊点点头。

“小张。”李建国也点点头。

两个人擦肩而过。

没有多余的话。

李建国走到停车场。

开车回家。

妻子在厨房做饭。

“今天怎么样?”

“还行。”

“看了几个病人?”

“十几个吧。”

妻子没再问。

她知道李建国心情不好。

也知道问多了没用。

吃饭的时候。妻子说:

“老王媳妇今天来了。说老王的科室又提拔了一个副主任。”

老王是李建国的同学。

在另一家医院当内科主任。

“挺好的。”李建国夹菜。

“人家问起你。我不知道怎么说。”

李建国停下筷子。

“就说我现在在门诊。”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门诊也是看病。也是为人民服务。”

妻子不说话了。

李建国知道她想说什么。

从科室主任到门诊医生。

这个落差太大。

别人问起来确实不好回答。

晚上躺在床上。

李建国看着天花板。

睡不着。

以前每天晚上他都会想第二天的手术安排。

哪台手术是重点。

需要准备什么器械。

可能遇到什么突发情况。

现在他想不出第二天会有什么。

无非就是感冒发烧拉肚子。

开药。写处方。

然后等下班。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都一样。

李建国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或者说适应了这种无聊。

每天按时上班下班。

看那些小毛病。

和病人家属解释病情。

偶尔遇到复杂一点的病例。

他会建议转科。

“这个病你得找专科医生看。”

“那找谁?”

“外科的张俊医生不错。”

李建国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任何表情。

病人家属道谢离开。

李建国继续坐在那把吱呀响的椅子上。

看着墙上的挂钟。

时间还是过得很慢。

但他已经不再数秒针了。

03

一个月过去。

李建国在医院食堂吃饭。

听到邻桌在讨论张俊。

“张俊这个月做了十二台大手术。”

“都是什么手术?”

“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胃癌根治术。”

“厉害啊。王院长说要推荐他参加全国青年医师大赛。”

“肯定能拿奖。咱们医院这回出名了。”

李建国吃完饭。

端着空盘子走到回收处。

路过张俊那桌。

张俊正在和几个医生讨论手术方案。

“这个病人的肿瘤位置比较特殊。需要切除部分肝脏。”

“风险大吗?”

“还好。我有信心。”

李建国听了一耳朵。

没停下脚步。

回到门诊室。

下午来了个老太太。

肚子疼。

疼了三天了。

李建国按了按她的肚子。

右下腹有压痛。

反跳痛阳性。

“什么时候开始疼的?”

“三天前晚上。”

“疼得厉害吗?”

“一阵一阵的。现在更疼了。”

李建国皱眉。

这症状像急性阑尾炎。

但是老太太都七十多了。

这个年龄得阑尾炎比较少见。

“去拍个CT吧。”

老太太的儿子在旁边。

“医生,我妈这是什么病?”

“可能是阑尾炎。但要检查才能确定。”

CT报告出来了。

果然是急性阑尾炎。

而且已经化脓了。

“需要手术。”李建国说。

“手术?”老太太害怕了。

“不手术会很危险。阑尾可能破裂。”

老太太的儿子问:“这手术复杂吗?”

李建国想了想。

老年人手术风险大。

阑尾又已经化脓。

手术确实有难度。

“你们找外科的张俊医生吧。他技术不错。”

老太太和她儿子离开了。

李建国坐回椅子上。

继续等下一个病人。

第二天上午。

李建国在医院遇到昨天那个老太太的儿子。

“医生,我妈的手术做完了。”

“怎么样?”

“挺顺利的。张医生说切得很干净。”

“那就好。”

老太太的儿子走了。

李建国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

说不清是什么。

也许是欣慰。

也许是失落。

这种手术他闭着眼睛都能做。

但现在轮不到他了。

又过了半个月。

李建国发现医院里开始传一些闲话。

“听说上个礼拜那个胆囊切除出了点问题。”

“怎么回事?”

“病人术后出血。又进了一次手术室。”

“谁做的?”

“张俊。”

“他不是挺厉害的吗?”

“谁知道呢。可能是意外。”

李建国听了。

没发表意见。

胆囊切除确实容易出血。

特别是炎症严重的病例。

需要很小心。

但具体什么情况他不清楚。

也没法评判。

04

这天下午。

门诊来了个中年男人。

胸口疼。

疼了一上午。

李建国给他做检查。

心电图正常。

血压也正常。

“疼得厉害吗?”

“还行。就是闷闷的疼。”

“有没有恶心?”

“有一点。”

李建国又问了几个问题。

然后开了点药。

“回去好好休息。如果疼得厉害就来医院。”

男人拿药走了。

李建国坐在椅子上。

总觉得哪里不对。

胸痛加恶心。

还是得小心。

最好做个心肌酶检查。

但病人已经走了。

李建国想了想。

算了。

可能是自己多虑了。

第二天早上。

护士急匆匆跑进门诊室。

“李医生,昨天那个胸痛的病人,夜里心梗了。”

李建国愣住了。

“现在怎么样?”

“在重症监护室。情况不太好。”

李建国没说话。

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昨天他坚持让病人做检查。

也许能早点发现问题。

也许能避免这个悲剧。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这件事让李建国很郁闷。

连续几天都打不起精神。

门诊的工作虽然简单。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一个小疏忽就可能出大问题。

这和做手术是一样的。

都需要全神贯注。

都需要丰富的经验。

李建国重新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

不管病情有多简单。

他都仔细询问。

仔细检查。

有疑问就让病人做进一步检查。

宁可过度谨慎。

也不能有任何遗漏。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

李建国的门诊开始有了口碑。

“李医生看病特别仔细。”

“是啊。别的医生看五分钟。他要看十分钟。”

“我上次头疼去找他。他给我查了血压、拍了片子。后来发现确实有问题。”

“李医生经验丰富。比那些年轻医生靠谱。”

渐渐地。

找李建国看病的人多了起来。

有些病人甚至专门挂他的号。

“我就要找李医生看。”

“为什么?”

“他看得仔细。而且经验丰富。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李建国听了这些话。

心里有些安慰。

虽然不能做手术了。

但在门诊也能发挥作用。

也能帮助病人。

这也算是有价值的工作。

两个月快到了。

李建国已经完全适应了门诊的生活。

每天按时上班下班。

看病开药。

和病人家属交流。

偶尔遇到复杂病例。

他会建议转到专科。

这种生活虽然平淡。

但也有它的意义。

这天上午。

李建国正在看一个发烧的小孩。

孩子才三岁。

烧了两天了。

“烧到多少度?”

“39度。”孩子妈妈很着急。

李建国摸了摸孩子的额头。

确实很烫。

又看了看孩子的精神状态。

还算不错。

“先验个血常规。然后开点退烧药。”

“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

“应该就是普通感冒。不过小孩发烧要注意。如果烧得更厉害就来医院。”

孩子妈妈点头。

抱着孩子去化验。

李建国继续坐在椅子上。

等下一个病人。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然后有人敲门。

“进来。”

门开了。

副院长走进来。

身后还跟着几个医生。

都是外科的。

李建国有些奇怪。

这些人平时很少来门诊。

05

“李主任。”副院长喘着气。

“怎么了?”

“王院长出事了。”

李建国愣住了。

“什么事?”

“急性胰腺炎。已经进手术室了。但是...”

副院长停顿了一下。

“但是什么?”

“情况很复杂。张俊在手术台上遇到了困难。”

李建国站起来。

“什么困难?”

“胰腺坏死很严重。还有大出血。张俊有点控制不住了。”

李建国皱眉。

急性胰腺炎确实是个难题。

特别是重症的。

死亡率很高。

“你们来找我干什么?”

副院长看着李建国。

眼神里有期待。

也有恳求。

“李主任,王院长快不行了。”

李建国没有立即回答。

他看着副院长。

又看了看身后那几个外科医生。

这些人平时见到他都是点点头就过去了。

有时候甚至连头都不点。

现在却一个个站在这里。

眼巴巴地看着他。

“张俊呢?”

“还在手术台上。但是他...”副院长欲言又止。

“他怎么了?”

“他说自己处理不了。让我们来请你。”

李建国沉默了几秒钟。

脑子里闪过很多念头。

两个月前被撤职的委屈。

这两个月在门诊的冷遇。

同事们对张俊的夸赞。

对自己的忽视。

还有王院长。

虽然是王院长做的决定。

但两人共事这么多年。

总还是有感情的。

“手术进行多长时间了?”

“三个小时。”

“病人现在什么情况?”

“血压很低。出血一直止不住。”

李建国点点头。

重症胰腺炎确实凶险。

一旦大出血。

很难控制。

需要丰富的经验。

和过硬的技术。

“走吧。”

李建国站起来。

脱下门诊的白大褂。

跟着副院长往外走。

一路上。

副院长简单介绍了病情。

王院长昨天晚上开始肚子疼。

以为是胃病。

吃了点药。

今天早上疼得更厉害。

到医院检查。

发现是急性胰腺炎。

而且很严重。

必须立即手术。

张俊主刀。

开始还挺顺利。

但是清理坏死组织的时候。

出现了大出血。

怎么也止不住。

张俊慌了。

让护士去叫其他医生。

但其他医生也没办法。

最后张俊说。

只有李建国能处理这种情况。

所以副院长带人来找李建国。

到了手术室外。

李建国换手术服。

戴口罩。

戴手套。

这套动作他做了无数遍。

闭着眼睛都能完成。

两个月了。

再次穿上手术服。

李建国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

既熟悉又陌生。

进了手术室。

李建国看到张俊。

满头大汗。

手有点发抖。

“李主任。”张俊看到李建国。

松了一口气。

李建国走到手术台前。

看了看王院长的情况。

腹腔里都是血。

胰腺周围的组织一片模糊。

确实很棘手。

“出血点在哪里?”

“这里。”张俊指给李建国看。

“脾动脉破了。”

李建国仔细观察。

确实是脾动脉出血。

而且破口不小。

难怪止不住血。

这种情况需要先控制出血。

然后再处理胰腺。

“手术剪。”

李建国伸手。

护士递过手术剪。

李建国的动作很快。

很准确。

先用纱布压迫止血。

然后分离血管。

找到出血点。

“丝线。”

护士递过丝线。

李建国熟练地结扎血管。

出血停止了。

腹腔里顿时清亮了很多。

张俊在旁边看着。

眼神里有惊讶。

也有佩服。

“现在处理胰腺。”

李建国继续手术。

清理坏死组织。

这需要很小心。

胰腺周围血管很多。

一不小心就会再次出血。

李建国的手很稳。

一点一点地清理。

坏死的组织被清除。

健康的组织保留下来。

“冲洗。”

护士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把血块和坏死组织冲干净。

然后检查有没有其他出血点。

确认没有问题。

李建国开始缝合。

一层一层地缝。

很仔细。

很精确。

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

手术终于结束了。

王院长的生命体征平稳。

血压也回升了。

“送重症监护室。”

李建国脱下手套。

走出手术室。

外面站着很多人。

医院的领导。

科室主任。

还有一些医生护士。

都在等消息。

看到李建国出来。

大家围了上来。

06

“怎么样?”

“手术成功了。”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主任,谢谢你。”副院长握住李建国的手。

李建国点点头。

没说什么。

张俊也从手术室出来。

走到李建国面前。

“李主任,这次真的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什么。救人要紧。”

“我刚才在手术台上看你操作,学到了很多东西。”

李建国拍拍张俊的肩膀。

“以后遇到复杂情况,多想想。不要慌。”

“我知道了。”

人群渐渐散去。

李建国换回普通衣服。

准备回门诊。

副院长走过来。

“李主任,门诊那边我已经安排其他医生顶替了。你先休息一下吧。”

“不用。我回去继续上班。”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王院长的手术做完了。我的工作还得继续。”

李建国回到门诊室。

坐在那把吱呀响的椅子上。

看着墙上的挂钟。

秒针还在一格一格地跳。

护士敲门进来。

“李医生,有病人要看。”

“让他进来吧。”

一个老太太走进来。

腰疼。

疼了好几天了。

李建国仔细询问病史。

检查身体。

开药。

嘱咐注意事项。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好像刚才的手术从来没有发生过。

好像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间小小的门诊室。

但是李建国知道。

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下班的时候。

李建国收拾东西。

准备回家。

张俊敲门进来。

“李主任,我想和你说几句话。”

“坐吧。”

张俊坐下。

看起来有些紧张。

“今天的事情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李建国没说话。

等着张俊继续。

“我知道两个月前医院的决定让你很不高兴。但是我希望你能理解,医院也有自己的考虑。”

“我理解。”

“以后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经常向你请教。”

李建国看着张俊。

这个年轻人眼神很诚恳。

“没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

“谢谢你。”

张俊站起来。

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又回头。

“李主任,你真的是个好医生。”

张俊走了。

李建国继续收拾东西。

心情比之前轻松了一些。

回家的路上。

李建国想起今天发生的事。

两个月的门诊生活。

让他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不管是在手术台上。

还是在门诊室里。

都是在治病救人。

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妻子已经做好了晚饭。

“今天怎么这么晚?”

“医院有个急诊手术。”

“你做的?”

“嗯。”

妻子有些惊讶。

“不是说你现在在门诊吗?”

“临时的。王院长出了点事。”

李建国简单说了说情况。

妻子听了。

眼睛亮了。

“那是不是说明医院还是需要你的?”

“谁知道呢。”

李建国不想多谈这个话题。

吃完饭。

夫妻俩看电视。

电视里正在播新闻。

说的是医疗改革。

年轻化。

专业化。

李建国看了一会儿。

换了台。

07

第二天上班。

李建国发现门诊外面排了很多人。

都是要找他看病的。

护士说:

“李医生,今天挂你号的特别多。”

“为什么?”

“可能是昨天的事情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你技术好。”

李建国没多想。

开始接诊。

第一个病人是个中年妇女。

头晕。

恶心。

李建国仔细检查。

量血压。

做心电图。

最后确诊是美尼尔综合征。

开了药。

嘱咐注意事项。

第二个病人是个老头。

咳嗽。

咳痰。

李建国听诊。

发现肺部有异常音。

建议拍胸片。

结果发现是肺炎。

及时用了抗生素。

一上午下来。

李建国看了二十多个病人。

比平时多了一倍。

中午吃饭的时候。

李建国去食堂。

很多人和他打招呼。

“李主任好。”

“李医生,听说昨天你做了个大手术。”

“李主任真厉害。”

李建国点头回应。

但没多说什么。

找了个角落坐下。

安静地吃饭。

下午继续看门诊。

病人还是很多。

李建国一个一个耐心地看。

不管多累。

都不马虎。

每个病人都仔细检查。

有疑问就做进一步检查。

确保不漏诊。

也不误诊。

这样过了一个礼拜。

王院长出院了。

身体恢复得不错。

第一天上班。

王院长来到门诊。

“老李。”

“院长。”

“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谢谢你救了我一命。”

李建国摆摆手。

“应该的。”

王院长在椅子上坐下。

“老李,我想和你谈谈。”

“谈什么?”

“关于你的工作安排。”

李建国看着王院长。

等着他继续说。

“医院经过研究,决定让你回外科。”

李建国愣了一下。

“回外科?”

“对。担任外科顾问。同时协助张俊管理科室。”

李建国想了想。

“我在门诊挺好的。”

“可是外科更需要你。”

“张俊技术不错。让他继续干吧。”

王院长有些意外。

“你真的不想回外科?”

“不是不想。是觉得没必要。”

李建国停顿了一下。

“这两个月在门诊,我发现这里也很有意思。能帮助很多病人。”

王院长点点头。

“那这样吧。你继续在门诊。但同时担任外科顾问。有复杂手术的时候,你可以参与。”

“这个可以。”

两人谈完。

王院长离开了。

李建国继续看门诊。

从那以后。

李建国的生活有了新的节奏。

平时在门诊看病。

遇到复杂手术就去外科帮忙。

张俊也经常来请教问题。

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医院里的氛围也和谐了很多。

年轻医生和老医生开始更多地交流。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李建国发现。

自己虽然不再是科室主任。

但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

在门诊能帮助更多普通病人。

在外科能指导年轻医生。

这样的工作方式。

他很满意。

来源:卡西莫多的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