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华盛顿,那些思想库里的人,观点总是相互碰撞。辩论是他们的日常。当一个特定的地理坐标被提及…关于那片狭窄海域的话题一出现,喧嚣便会静止。
在华盛顿,那些思想库里的人,观点总是相互碰撞。辩论是他们的日常。当一个特定的地理坐标被提及…关于那片狭窄海域的话题一出现,喧嚣便会静止。
一种奇异的共识笼罩了整个政策圈。
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这个名字在美国的战略讨论中很有分量。他的家族历史与情报机构紧密相连,祖父曾是中情局的掌门人。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十分清晰,从哈佛到耶鲁,再进入五角大楼的核心部门。
他在特朗普政府的国防部工作期间,深度参与了一份文件的起草。那份2018年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第一次用最明确的语言,将中国定义为首要的战略竞争者。
离开政府体系后,科尔比创办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名叫“马拉松倡议”。他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拒绝失败的战略》。这本书在华盛顿的决策者和分析师之间广泛流传,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学术范围。
更有趣的是,其他一些专家,比如塔夫茨大学的迈克尔·贝克利,或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哈尔·布兰兹,他们在许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在这个核心问题上,他们的结论却与科尔比高度一致。
这些人的履历有共通之处。他们都出身名校,拥有在政府和智库之间穿梭的丰富经验。他们的声音通过主流媒体、学术期刊和电视访谈,传播得很远。
他们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如果台湾海峡的现状被单方面改变,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将遭遇结构性打击。到那时,美国可能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转向全面的、长期的遏制策略。
这种观点的高度统一,确实值得深思。
打开地图,台湾的地理位置显得异常关键。它正好位于第一岛链的中心点,连接着北方的日本群岛和南方的菲律宾。
科尔比将这里描述为一个关键的通道。中国海军要进入广阔的太平洋,必须经过这片水域。美国在亚太地区多年的军事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这一现实建立的。
遍布日本、韩国、菲律宾的军事基地,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支撑网络。但这个网络存在一个薄弱环节,那就是它对台湾这个中心节点的依赖。美国军方内部有一种评估认为,一旦失去台湾,第一岛链的防御体系就会瓦解。
科尔比的计算显示,失去这个支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行动能力会急剧下降。中国的海军力量将能够自由投射到更远的地方,甚至直接影响到关岛。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战略后方,拥有庞大的空军和海军设施。
让五角大楼规划者感到不安的,是中国海军的建设速度。过去十年,新型舰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入序列。航空母舰的数量从零增加到了三艘。按照这个趋势,到2030年,中国海军的总体规模可能会非常接近美国海军。
中国部署了大量针对台湾的短程和中程导弹。其中一些型号,如东风-21D和东风-26,被设计用来攻击大型水面舰艇,特别是航空母舰。如果这些武器的性能确实如宣传的那样,那么美国航母在冲突时期靠近台湾海峡的风险将变得极高。
兰德公司等研究机构进行的多次兵棋推演,其结果通常不乐观。在多数模拟情景中,即使美军最终能够获胜,也需要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包括损失大量的先进舰船和飞机。
时间,正在成为一个关键变量。每过去一年,力量对比的天平都在发生微小的移动。科尔比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是一个决定性的窗口期。一旦错过,美国可能永久性地失去在该地区的军事主动权。
在华盛顿的决策者眼中,台积电早已超越了一家企业的范畴。它被视为一种战略资源。这家公司控制着全球超过90%的最尖端芯片制造能力。
科尔比不断重申,现代军事力量的基础就是芯片。从战斗机到导弹防御系统,再到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美军的几乎所有高科技装备都离不开高端芯片。如果台积电的生产中断,美国的军工体系可能在数月内陷入停滞。
美国自身在芯片制造环节已经落后。尽管在芯片设计领域仍有优势,但本土制造能力仅能满足国内约12%的需求,高度依赖进口。
拜登政府推出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超过520亿美元,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试图吸引台积电、三星等公司到美国建厂,但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建设一座先进的芯片工厂,需要时间、技术工人和完整的供应链配套。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就因为各种实际困难,投产日期一再延后。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2021年的汽车行业危机中暴露无遗。芯片短缺导致福特、通用等巨头大规模减产,损失巨大。而那次短缺的源头之一,就是台湾地区的芯片产能受到了影响。
苹果、英伟达、高通这些美国科技巨头,虽然总部在美国,但它们的命脉同样掌握在亚洲的供应链手中,特别是台湾。
与此中国也在全力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投入巨额资金,目标是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体系,也在发生深刻的重构。传统的双边同盟正在被新的多边合作机制补充。
美、日、澳、印四国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就是一个例子。日本修改了其国家安全战略,开始讨论拥有“反击能力”。澳大利亚通过AUKUS协议,将获得核动力潜艇技术。
这些盟友虽然不愿公开承诺介入台海冲突,但他们都清楚台海稳定对于自身海上贸易线和区域安全至关重要。
科尔比和布兰兹等专家认为,美国正在从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轴辐式”同盟,转向一个盟友之间也相互连接的“网络式”合作体系。
华盛顿专家群体的判断非常清晰。他们认为,美国必须在军事、经济和外交上做好最困难的准备。科尔比主张,美国需要立刻在亚太地区预先部署更多的军事资产,抢在力量平衡彻底改变之前。
但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完全脱钩,其代价也是美国自身难以承受的。
台湾问题,正在成为一个可能定义21世纪大国关系走向的焦点。这些专家的判断,究竟是冷静的现实分析?还是一个超级大国在面对挑战时的焦虑投射?
这背后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太平洋的风浪之中。
来源:聪明湖泊4rHbQU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