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有一位廖鸿英女士,是福建同乡,我们有亲戚关系,我叫她姑姑,我小的时候听说这位姑姑在英国留学,还给我带回来一个眼睛会动的洋娃娃。她是牛津大学的化学硕士,嫁给了一位英国外交官班义安先生。他们夫妇毕生致力于英中友好事业。李约瑟是英中了解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就是班义安
还有一位廖鸿英女士,是福建同乡,我们有亲戚关系,我叫她姑姑,我小的时候听说这位姑姑在英国留学,还给我带回来一个眼睛会动的洋娃娃。她是牛津大学的化学硕士,嫁给了一位英国外交官班义安先生。他们夫妇毕生致力于英中友好事业。李约瑟是英中了解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就是班义安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的英国朋友。班义安为支持要恢复对华外交关系,几次上书,当时英国的领导人就叫他提前退休了。[捂脸][捂脸][捂脸]
李约瑟
当我代办处在伦敦开设时,撤离的原国民党政府大使馆参赞陈尧圣先生有报道说前先年也曾从英国回祖国观光,正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国际劫波却难以预料。我们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英国BBC广播公司曾约我讲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日期没有确定,后来就没有再提此事。可能与政治原因有关。
后来,尼赫鲁也开始变调,《红旗》杂志发表《西藏革命和尼赫鲁哲学》,由乔冠华、王力等三人写的。
在我,们的脑子里,周总理的形象给人们是一种倾向和平的。我们那时候的英文教员说他好斗。那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受到了某种程度的质疑。当时英国一个和平人士,也是一个哲学家叫罗素。我们请罗素出席过我们国庆招待会,他在台上讲和平共处,讲的正热闹,台下站起一个人质问他,打断了罗素的讲话。最后不断的有人来质问。他讲不下去了,于是就宣告散会。
罗素
到了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最后一天的上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出人意料的在大会上作了《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后来公开发表,有一个礼拜天英国《星期日时报》予以全文刊载,占了好几版的篇幅。就在我读完这个报告的时候,接到国内命令,我的工作将会有别的安排,让我交代工作后回到北京。
我接到命令后,打点行装,经过瑞典、芬兰、莫斯科,一路飞行,到家已经是岁末年初了。途经莫斯科时,我又到了红场拜谒了列宁墓。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共中央决定,将其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我亲眼看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遗体,两位伟人就像安详入睡一样,栩栩如生。
列宁墓
风云变幻,两位伟人不知道此时的苏联已不可与昔日同日而语。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纪念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才在墓上安放了一座半身雕像。
#头条历史#
人物简介
陈尧圣
陈尧圣博士 (1911-1990)。陈博士於三十年代远赴英伦学习,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颁发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干事,国联同志会秘书。 1950年英与台断交後,他继续留在英国,以私人身份创办「自由中国」新闻社,并成立「自由中国之友」协会,出版中英文周刊等。後任英国各大学中国委员会委员,伦敦华侨联谊会会长等职,对中国的对英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来源:史海漫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