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维协同”机制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04:00 1

摘要: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以“三维协同”育人模式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形成具有化工特色、边疆特质、时代特征的育人新范式。

转自:内蒙古日报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以“三维协同”育人模式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形成具有化工特色、边疆特质、时代特征的育人新范式。

完善三重保障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方案》等5项制度文件,并将落实成效纳入党建考核和二级院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对少数民族学生建立“经济资助+发展支持”双轨帮扶机制,年均发放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307.6万元,提供就业指导服务200余次,毕业生在民族地区就业率达85.65%。

推动“校地合作”模式,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12个盟市开展战略共建,每年77人次教师赴民族地区开展企业实践及技术服务,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发展。

构建三阶课程体系

夯实育人根基

充分发挥课程、实践、宣讲的协同作用,教育引导师生进一步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识。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学院创新“必选修结合+专业融合”模式,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必修课程,并开发《化工与民族地区发展》等特色选修课,实现专业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双向渗透。

实践教学环节则依托“红色研学+企业实践”双平台,组织学生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地开展化工技术帮扶、环保项目检测等公益实践活动。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形成技改方案、可行性报告30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3项,完成水检测、大气与室内空气检测、土壤污染检测50余项,解决难题2项。

充分发挥宣讲的互动性和共鸣作用,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进校园宣讲,通过劳模精神凝聚共识,累计宣讲15场。

创新三轮驱动文化育人平台

提升育人实效

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高校精神和价值取向。学院打造“活动+社团+基地”三轮驱动文化育人平台,使学生通过平台充分感知、体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等特色品牌活动,促使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产生强烈认同,全年开展特色活动30项。

成立“石榴籽青年艺术团”等社团,由学生策划组织文艺演出和“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在创新中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在实践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通过打造“铸牢园”等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实践基地,运用实物展陈、互动体验等形式,将抽象的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可触、可看、可知、可感的具体实物,提升育人实效。

未来,学院将继续完善“三维协同”机制,用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周长玉)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