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4日-26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举办,这场全球青年科研人的盛会里,藏着不少与青年息息相关的“发展密码”。从为青年创新搭台赋能,到探索如何让更多优秀青年扎根温州,多场平行论坛的核心议题均与温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相契合,为青年在这座城市
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的
“青年机遇”
10月24日-26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举办,这场全球青年科研人的盛会里,藏着不少与青年息息相关的“发展密码”。从为青年创新搭台赋能,到探索如何让更多优秀青年扎根温州,多场平行论坛的核心议题均与温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相契合,为青年在这座城市追梦、筑梦、圆梦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青年科学家“飞鸟”论坛
10月24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平行论坛青年科学家“飞鸟”论坛在鹿城区瓯越院士之家举行,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展开交流,会上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携手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与飞鸟实验室,共同签署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飞鸟论坛正式扎根鹿城,关键在于其精心营造的青年友好型创新生态:“青鹿计划”提供最长三个月免租人才公寓;“青鹿夜校”以“青年点单—政府制单—夜校接单”精准服务;“青鹿人才市集”则融合夜市与招聘,促进高校学子与企业高效对接。
大学教育与未来人才培养论坛
10月24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大学教育与未来人才培养论坛”在温州顺利召开。论坛汇聚国内外高校领导、教育专家与青年科学家代表,围绕“大学教育与未来人才培养”主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变革方向与育人新范式。
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曾瑞华出席论坛并提到,温州素有“崇文重教”传统,当前正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希望借论坛深化对外合作,将温州打造为区域教育高地和青年创新创业热土。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围绕“未来青年科学家培养”“国际胜任力培养”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等主题展开交流,为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多元思路。
女科学家论坛
10月25日下午,以“她智创新:AI时代的韧性引擎”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女科学家论坛在浙江温州举行。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260余位杰出女科学家、青年学者、企业家、各界代表及浙江省各级妇联,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女性科技人才的创新力量与发展路径。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身洪出席活动并指出,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承载着科技未来的希望。他鼓励青年女性科学家们勇攀高峰,做自主创新的开拓者;坚守初心,做科技向善的践行者;包容互鉴,做开放合作的推动者,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在“薪火引路:时代寄语”环节,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解欣邀请郑晓静院士、胡晓棉院士、李启虎院士三位科学大家,结合自身科研生涯与推动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实践,分享了关于“韧性成长”“隐性优势”“精神传承”的深刻思考,并寄语青年女科学家勇担使命、敢于突破,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
10月25日至26日,“2025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该论坛是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重要平行论坛之一,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Nature Portfolio与《科技通报》编辑部联合主办,汇聚来自高校师生、科研机构及出版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共同探讨学术成长与知识传播的融合发展之路。
论坛开场由嘉宾代表上台共同发布《青年科学家与期刊共促发展行动倡议》。倡议提出将建立青年科学家与学术期刊常态化对话机制,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此举助力科研界与出版界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圆桌对话环节,台上嘉宾从国内外期刊存在的差距,到AI工具对期刊应用的利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期刊的发展仍需向国际上的顶刊看齐,在科研全球化背景下,亟须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学术评价与传播体系,为青年科学家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期刊为青年学者搭建良好平台,青年学者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汇聚合力,共创繁荣。
AI赋能人才革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
10月26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AI赋能人才革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温州理工学院成功举办。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人才革新与新质生产力”三大主题,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者、企业领袖与政策制定者,围绕AI驱动的学术研究、教育创新、影音创作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展开深度探讨。
温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宁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温州将持续推动AI与人才发展深度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升级中落地生根,构建开放协同的AI创新生态,塑造具有温州特色的AI示范场景,全力实现“AI创新看温州,AI创业来温州”,为温州建设“数字变革高地”和“青年发展型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