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半月谈》有感:“豢养粉丝”的宗教式营销该收场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22:38 1

摘要:昨天,党媒《半月谈》发表了一篇《豢养粉丝,是企业家塌房的开始》的文章,文中的关联词语,可谓句句扎心,这标题中的“豢养”尤甚,再比如:“人设营销+短视频”、“CEO营销”、“采用‘ 饭圈理论’,培养一部分忠实消费者成为信徒”、“少一点虚头巴脑的短视频营销”……

【冬岛杂谈】

昨天,党媒《半月谈》发表了一篇《豢养粉丝,是企业家塌房的开始》的文章,文中的关联词语,可谓句句扎心,这标题中的“豢养”尤甚,再比如:“人设营销+短视频”、“CEO营销”、“采用‘ 饭圈理论’,培养一部分忠实消费者成为信徒”、“少一点虚头巴脑的短视频营销”……

读罢此文,令人耳目一新,正可谓直击“宗教式营销”之要害!

“豢养”二字,如惊雷炸响在商业社会的天空。

这个词背后,是一个时代商业伦理的迷失与回归。

当《半月谈》用“豢养”这个词来形容某些企业的粉丝经营策略时,我们知道,事情已经走到了必须正视的关头。

“豢养”一词的本意是喂养牲畜,如今被用来描述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这种修辞本身就包含着深切的忧思与批判。

这让人不禁想起任正非那句朴实却深刻的话:“华为只是一个商品,如果你喜欢它,那你就用,如果你不喜欢,那就不要用。”

在华为面临最严峻挑战的2019年,任正非没有选择煽动民族情绪,没有试图打造“花粉”护城河,而是以惊人的理性与克制,将选择权完全交给消费者

当下的商业世界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部分企业不再满足于提供优质产品,而是试图通过“人设营销+短视频”打造个人崇拜

他们将CEO包装成先知,将用户发展为信徒,将商业交易异化为信仰皈依。

这种“宗教式营销”短期内或许能带来可观收益,长期却必然遭遇流量的反噬。

《半月谈》尖锐地指出:“产品的问题、决策的失误、用户的怨气……所有负面情绪,几乎一股脑的灌给了企业的掌门人。”

这正是宗教式营销的必然结果——当企业将CEO神化,也就意味着将所有责任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

半月谈提到的李想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对照。

在理想汽车负面缠身时,他没有选择简单的危机公关,而是进行了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对谈马拉松。

在这场对话中,他回忆创业艰辛时潸然泪下,分享经营理念时坦诚相对,甚至不避讳谈论童年故事。

这种“去神化”的沟通,反而赢得了消费者的理解与信任。

图片源自《半月谈》公众号

任正非在应对2019年华为危机时所展现出“坦诚”,《半月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任正非凭借着自身的人格魅力,不卑不亢和对技术的坚持,一举奠定了华为国之重器的形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应对。”

任正非对待外界的批评,更表现出一个企业的担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2025年6月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他说:“说我们好,我们压力也很大。骂我们一点,我们会更清醒一点。”

这种对赞美的警惕、对批评的珍视,恰恰是伟大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分水岭。

相反,正如《半月谈》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有的企业更希望的是,“在出事时,有人能在舆论场上为自己说话,所以部分企业想到了采用‘ 饭圈理论’,培养一部分忠实消费者成为信徒。”

其深刻揭示了“宗教式营销”的本质。

这种出了问题,甚至出了人命关天的大问题,仍试图通过“信徒”的“围击堵截”来打压舆论正常批评的做法,已经走向与消费者对立的反面,最后落个“孤芳自赏”的自我毁灭的结局,恐怕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此,“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信仰已化为乌有。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而非信仰皈依。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消费者支付对价。

这个过程中当然可以包含情感连接,但这种情感应该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的精神控制。

《半月谈》提出的“真诚、全面、平等”三项标准,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

李想3小时对谈的成功,任正非接受几十家媒体采访的勇气,都证明了一点:消费者能够分辨什么是真实的对话,什么是精心设计的表演

当下视频播客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纯短视频营销的审美疲劳。

几个小时的深度对话,要求被访谈者必须进入真实的交流状态,在“话赶话”中很难保持完美的伪装。

这种形式迫使企业家回归真实,也让公众得以窥见其真实的一面。

宗教式营销最大的隐患在于,它让企业沉迷于短期流量,忽视了长期价值

《半月谈》警告说:“偶像年年有新的,粉丝永远只有那一茬。”这句话道破了流量经济的残酷真相——用户可能会一时被迷惑,但不会永远被蒙蔽。

任正非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赞声与骂声,都不要在意,而要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好把自己做好,就没有问题。”这句朴实的话语,揭示了商业的本质规律:

产品为王,诚信立身。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反思粉丝经济的局限,当消费者逐渐识破各种营销套路,我们有理由相信,“豢养粉丝”的宗教式营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将是如任正非所说的“做好自己”的务实,是如李想对谈中的真诚,是《半月谈》所倡导的平等对话

这才是健康商业生态该有的样子,这才是企业长青的真正基石。

毕竟,在商业世界里,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企业的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和服务力手中。

亲爱的朋友,对此你怎么?请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冬岛微纪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