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一的A股把“悬念”拉满了——盘中一度逼近4000点,午间还收在3991点,结果尾盘回落至3950.31点 。看着隔壁日经225站稳49000点、韩国KOSPI逼近4000点,不少股民吐槽A股“太拉胯”。更纠结的是,科技股独涨、近20只股跌停,这行情到底稳不稳
周一的A股把“悬念”拉满了——盘中一度逼近4000点,午间还收在3991点,结果尾盘回落至3950.31点 。看着隔壁日经225站稳49000点、韩国KOSPI逼近4000点,不少股民吐槽A股“太拉胯”。更纠结的是,科技股独涨、近20只股跌停,这行情到底稳不稳?周二会有明显急跌吗?咱们掰开揉碎了说。
1. 4000点为啥攻而不破?不是没力,是在“等观众”
很多人纳闷:两市成交额都放到2.36万亿了,白酒、银行、券商稍微发力就能破4000点,为啥偏偏不冲?其实不是没力气,是主力在“控节奏”。
先看资金结构就懂了:开盘15分钟,科技板块成交额就占了全市场28%,全天下来光算力、半导体这些方向就吸走了超6600亿资金。反观白酒、银行这些权重,全天涨幅都没超2%,明显在“拖后腿”。
这是主力的小心思:要是现在硬拉4000点,散户手里的票没涨,肯定不会追高换股。主力需要通过反复震荡,让观望的资金忍不住进场,等“接盘侠”备好,4000点才会稳稳站上。就像2015年那次,直接冲关后反而后劲不足,这次明显是想走得更稳。
2. 历史第三次逼近4000点,这次和前两次真不一样
A股历史上正经突破4000点只有两次:2007年5月和2015年4月 。对比下来,这次的“味道”完全不同。
2007年是“全民炒股”,券商刚上市就翻倍,月度换手率能到121%;2015年是“杠杆牛市”,场外配资盛行,散户成交额占比超八成。而现在呢?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提升,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占比创近15年新高 ,市场理性多了。
更关键的是业绩支撑:2015年是题材炒作,现在科技股上涨是有订单托底的。某服务器厂商三季报显示,算力服务器出货量环比涨180%,毛利率从12%拉到21%,订单都排到明年二季度了。这种“业绩牛”比“情绪牛”扎实得多。
3. 周二会急跌吗?大概率不会,震荡是主基调
直接说结论:周二出现明显急跌的可能性很小,更可能是冲高回落或横盘震荡,理由有三个。
第一,资金面很稳。截至10月24日,两融余额已经到24571.9亿元,一周加了278亿,说明场内资金还在积极进场。北向资金虽然没披露全天净流入,但近5天买了120亿科技股,态度很明确。有资金托底,急跌很难出现。
第二,外围市场在“送温暖”。周一美股道琼斯涨1.01%,纳斯达克涨1.15% ,中概股也多数上涨。日韩股市更是创了新高,这种外围氛围对A股是正向带动,至少不会拖后腿。
第三,技术面有支撑。上证指数日线KDJ指标虽然在高位,但并没有出现死叉信号。而且2.36万亿的成交额远超2021年冲关时的量能要求,只要量能不骤减,就有足够承接力。
4. 科技股在出货?别慌,这是正常“换筹码”
有人担心:科技股放量大涨是不是大资金在出货?其实不用过度紧张,这更像是“存量资金调仓”。
最近一周,白酒、医药资金净流出超200亿,全跑到科技股里了,光科技板块就净流入350亿。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调仓在牛市初期很常见,不是见顶信号。
而且政策还在加码,工信部刚放话要在2025年实现半导体核心设备自给率突破40%。有政策托底,加上三季报业绩兑现,科技板块的热度短期很难降下来。不过要注意,高位股波动肯定大,追涨确实要谨慎。
5. 指数涨个股跌?这才是当下行情的“真相”
最让股民纠结的是“指数涨钱不赚”:周一上证指数涨0.71%,创业板指涨3.57%,但还有近20只股票跌停 。这背后是“结构性行情”的本质。
现在的资金都在“抱团”:要么是有业绩的科技股,要么是权重股,中小盘股被冷落了。但这不是坏事,对比2021年冲关时18个行业下跌的分化情况,现在超9成行业都有上涨,只是涨幅不同 。随着行情推进,资金迟早会扩散到其他板块。
这里也能理解为啥有人说“指数投资更靠谱”:今年以来创业板、科创板这些指数都在涨,但个股分化严重,选对股票的难度确实大。不过说“指数投资不会亏”也太绝对,要是在高位追涨,短期也可能被套。
总结:别盯4000点了,盯“量能”更管用
其实纠结“哪天破4000点”意义不大,更该关注的是成交额能不能稳住。研报算过,突破4000点后要维持上涨,日成交额至少得1.55万亿 ,现在2.36万亿的量能完全够。
周二大概率是“小涨或震荡”,支撑位在3930点,压力位还是4000点整数关。要是能稳住量能,突破4000点只是时间问题;要是量能缩到2万亿以下,可能就要多磨几天。
对普通股民来说,不用羡慕别人的科技股大涨,也别为手里的票不涨焦虑。这轮行情是慢牛,不是疯牛,板块轮动是常态。与其猜指数,不如多看看三季报里业绩亮眼但还没大涨的方向,耐心比啥都重要。
来源:小小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