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山东减灾于细微处筑就韧性防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9:23 1

摘要: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主题,在山东大地上有着最鲜活的实践注脚。从泰山脚下的山村到黄河口的湿地,齐鲁大地用一个个务实举措,将减灾韧性嵌入基层治理的肌理,让安全保障看得见、摸得着。

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主题,在山东大地上有着最鲜活的实践注脚。从泰山脚下的山村到黄河口的湿地,齐鲁大地用一个个务实举措,将减灾韧性嵌入基层治理的肌理,让安全保障看得见、摸得着。

减灾韧性的根基,藏在乡村治理的细节里。新泰市黄山村3000余亩山林环村,2座水库、6处水塘散布其间,防灾压力显而易见。这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破题之道,是把风险地图画到村民家门口。村级安全生产“一张图”精准标注所有风险点位,“安全宣传一条街”里的电子屏滚动播报防火常识,网格员带着宣传资料直奔独居老人家中讲解避险技巧。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辆改装农用三轮车,1.2吨蓄水容量刚好适配山区窄路,2023年正是它及时扑灭民房火灾,避免了灾情扩大。这种贴着地面的创新,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能守护村民安全。

科技赋能让减灾防线更有“智慧”。东营市的实践印证了数字化在韧性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当地打造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平台,将地震速报、林火监测等数据整合分析,生成红橙黄蓝四色预警,实现“风险露头就预警”。30余个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预警终端、新增的7个森林火险监测站,加上与应急广播、通信运营商联动的信息发布机制,构建起“监测—预警—处置”的闭环。当智能监控自动识别非法加油窝点,当烟感报警器第一时间传递火情,科技正把“事后补救”的被动局面转为“事前防范”的主动防控。

韧性建设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发力的结果。山东的减灾实践里,既有“硬投入”也有“软支撑”:黄山村投资64万元建成应急服务站和智慧平台,东营市出台气象与防汛联动机制,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韧性投资。同时,“5·12”防灾减灾日的集中宣传、防震减灾科普大赛的知识普及、4.84亿防灾资金的精准投放,让安全意识扎根人心,让保障措施落地见效。从山区的蓄水三轮车到城市的智慧监控,从政策文件到村民实操,不同维度的努力共同织就了安全网络。

国际减灾日的意义,正在于提醒我们:灾害防控没有终点,韧性建设永远在路上。山东用基层的实践证明,韧性建设不必追求“高大上”,把风险点摸清楚、把预警线拉起来、把救急招备充足,就是最务实的投资。当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安全地图,每一座城市都有精准的预警系统,防灾减灾的能力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会随之愈发坚实。这,正是齐鲁大地上最动人的减灾答卷。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