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研究系统揭示了一种由新发病原菌Bergeyella cardium突变株(BCV)诱导的全新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Floatptosis,为理解宿主抗感染免疫机制和发展新型抗感染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Floatptosis 尚无中文翻译,Float 有“漂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细菌病原体已进化出多种机制来调控宿主细胞死亡、逃逸宿主免疫并建立持续性感染。
2025 年 10 月 21 日,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齐晓朋/徐涛团队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义团队,在Cell Discovery期刊发表了题为:
Bergeyella cardiumvariant induces a unique cytoplasmic vacuolization cell death floatptosis in macrophag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揭示了一种由新发病原菌Bergeyella cardium突变株(BCV)诱导的全新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Floatptosis,为理解宿主抗感染免疫机制和发展新型抗感染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Floatptosis 尚无中文翻译,Float 有“漂浮”之意,或可翻译为浮亡。
2020 年,张义团队研究团队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体内分离出一株Bergeyella cardium突变株(BCV)。与原始菌株相比,BCV 表现出更强的血清抗性和致病能力。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BCV 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独特的胞质空泡化细胞死亡和轻微的凋亡样细胞死亡,研究团队将这种细胞死亡方式命名为——Floatptosis,这一细胞死亡过程以溶酶体融合相关终止(Fused Lysosome-associated termination)为特征,且可被钠通道抑制剂阿米洛利特异性抑制。
实验证实,BCV 分泌的外膜囊泡(OMV)或其携带的桶状膜蛋白成分(包括脂质运载蛋白、β-桶状结构及PorV蛋白),通过转染方式足以显著诱导胞质空泡化表型。分子机制研究显示,SLC9A9通过促进空泡融合,在 BCV 感染、OMV 及桶状蛋白触发的空泡化死亡通路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Floatptosis 过程不依赖于已知的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或铁死亡等细胞死亡通路,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在基因层面抑制 SLC9A9 表达,或药理学干预(阿米洛利),均可有效抑制 Floatptosis 的发生,显著增强宿主对 BCV 感染的清除能力,并在小鼠模型中观察到肺部细菌负荷减轻和病理损伤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发现,Bergeyella cardium经常在临床患者的口腔样本中被检测到,尤其是牙菌斑和唾液中,表明了它可能是一种口腔健康相关的潜在致病菌。
总的来说,该研究揭示了由病原菌诱导的全新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Floatptosis,并揭示了其诱导巨噬细胞发生独特胞质空泡化死亡-Floatptosis 的完整分子通路,这一发现也为感染疾病的治疗策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链接:
来源:科学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