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销量跌超三成!吴向东选“救火队长”,离开茅台咋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7:31 1

摘要:2025年上半年,珍酒李渡的业绩有点难看,营收和净利润都掉了不少,尤其是核心的珍酒业务,营收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大截,销量和卖价也跟着往下走。

2025年上半年,珍酒李渡的业绩有点难看,营收和净利润都掉了不少,尤其是核心的珍酒业务,营收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大截,销量和卖价也跟着往下走。

就在这节骨眼上,金东集团官宣了个大消息汤向阳被任命为珍酒李渡CEO,全面管珍酒和李渡的业务,年薪加花红一年500万,任期三年。

汤向阳这名字在酒圈不算陌生,业内都叫他“汤司令”,还有个“3亿哥”的外号。

这外号是2018年吴向东给的,当时在几百人的公司大会上,吴向东直接说,要是有人想把汤向阳挖走,得给集团3个亿。

能让老板这么看重,汤向阳肯定有两把刷子,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把李渡从泥潭里拉了出来。

本来想,珍酒有“异地茅台”的名头,就算业绩差也能撑一阵,但后来发现,这标签反而成了枷锁。

珍酒是1975年国家搞“茅台异地生产”搞出来的,早期工艺技术都跟茅台沾边,靠着这层关系打开了市场。

可现在不一样了,头部酒企挤压得厉害,珍酒没了“异地茅台”这层光环,消费者好像就不知道它还有啥特别的,价格倒挂、经销商跑路的问题也冒了出来。

汤向阳跟酒打交道36年了,一辈子就待过一家企业,跟了吴向东20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择一事、终一生”。

不过他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早年在广东做开口笑酒的时候,还栽过个大跟头。

2005年,汤向阳被派到广东管开口笑的项目,当时他干劲十足,每天4点多就起,一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新车一年开了7万多公里。

本来想搞个“全包店”的新营销模式,结果4年亏了近一个亿,他自己都自嘲是“金六福史上最大亏损王”。

但谁还没栽过跟头?关键是能不能从里面爬起来。

汤向阳不光爬起来了,还专门写了两本日记反思,这复盘能力,确实是做大事的料。

他后来总结了三个教训:一是不能跟别人在一个维度里拼,得找高维的路子;二是当老板别啥都管,要从“队长”变成“教练”;三是别搞人海战术,资源得集中。

这些教训,后来全用在了李渡身上。

2014年汤向阳接李渡的时候,李渡已经连亏5年,年销售才4000万,还亏了500万,5年换了5任总经理。

他一到任就提出“吃小菜饭、过紧日子、打文化牌”,退了员工宿舍、食堂,所有人挤在100多平的门店里办公,先把成本降下来。

李渡当时没啥钱打广告,汤向阳也是无奈之下才想了“沉浸式体验”的法子。

他搞了酒糟冰棒、酒糟面膜,还邀请顾客去酒厂参观,就一个目的让顾客发朋友圈帮忙宣传。

更反常规的是,他把业务人员的考核指标从“卖了多少酒”改成了“来了多少体验用户”。

他说“近者悦、远者来”,只要体验过的人都说好,还愁卖不出去?

后来他又盯上了李渡的元明清古窖池这是2002年在酒厂发现的,文化底蕴够厚。

2015年他推出了李渡高粱1955,一开始卖380块一瓶,后来提了13次价,2024年第二代卖到1230块,成了“中国最贵光瓶酒”,还拿了布鲁塞尔国际大金牌奖。

到2024年,李渡年收入已经到了13.1亿,占了珍酒李渡集团近两成的营收。

这逆袭,说一句“奇迹”真不过分。

现在汤向阳接了珍酒的烂摊子,业内有人看好有人愁。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说,汤向阳用5年让李渡增长十倍,这次说不定能加速珍酒发展;但也有人像酒业人士麦子那样担心,珍酒和李渡底子不一样,照搬模式怕是要翻车。

我觉得麦子说的有道理,李渡能起来,靠的是元明清古窖池的文化稀缺性,一开始只做周边150公里的市场,把体验做透了再往外扩。

可珍酒不一样,它一直靠“异地茅台”的标签走全国化路线,根据地市场都没坐稳就盲目扩张,现在遇到行业压力,问题全暴露了。

而且现在白酒行业的情况也变了,2025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营收都在降,中小酒企更难,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在往上涨。

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光靠“沾茅台的光”已经不好使了,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行。

李渡有古窖池和沉浸式体验,珍酒呢?除了“异地茅台”,好像还真没别的拿得出手的东西。

汤向阳自己也不是只会照搬的人,他特别看重学习,每个月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外学习,一两周就读一本经典,李渡每年还花500万给员工培训。

他到李渡的时候,没硬套之前的经验,而是先找李渡的特色;这次接珍酒,估计也会琢磨新路子。

比如珍酒有70年代“国家试验酒”的历史,这也是个文化点,说不定能打造成“时代记忆”IP,像李渡建古窖池景区那样,搞个“珍酒试验酒博物馆”;还有李渡的沉浸式体验,珍酒可以改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比如整个“云酿酒”小程序,让全国的消费者都能参与进来,不用只盯着线下门店。

但不管怎么改,核心问题还是绕不开离开“异地茅台”,珍酒还有什么?吴向东把汤向阳请来当“救火队长”,肯定是希望他能给珍酒找到新的核心竞争力。

要是还是靠茅台的名头过日子,就算短期业绩好转,长期来看还是难。

珍酒现在的情况,其实也是很多区域白酒品牌的缩影靠依附头部品牌起家,可一旦头部品牌收紧,自己就没了方向。

汤向阳能不能破这个局,不光关系到珍酒的未来,也给其他类似的酒企指个路。

至于最后能不能成,还得看他怎么把李渡的成功经验,变成适合珍酒的“药方”了。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