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反科学言论的阵营中,曹明华以“研究者”“纪录片创作者”的身份自居,凭借看似专业的表述和精心编织的逻辑,成为转基因谣言传播链条上的活跃推手。她的言论多发表于乌有之乡等极端观点平台,通过篡改科学理论、虚构事实案例、煽动对立情绪等手段抹黑转基因技术,实则每一条都经
在反科学言论的阵营中,曹明华以“研究者”“纪录片创作者”的身份自居,凭借看似专业的表述和精心编织的逻辑,成为转基因谣言传播链条上的活跃推手。她的言论多发表于乌有之乡等极端观点平台,通过篡改科学理论、虚构事实案例、煽动对立情绪等手段抹黑转基因技术,实则每一条都经不起科学与事实的检验。
一、篡改科学理论:用过时谬论否定技术本质
曹明华最核心的“反转”论据,是借他人之口歪曲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基础。她在文章中引用曾登上《时代》周刊的生物学家Barry Commoner的言论,声称转基因食品产业所基于的基因研究理论“已被证明是错的”,将其污蔑为“失去可靠原理指导、充满风险的赌博式实验科学”。这一说法看似权威,实则是对科学发展的刻意曲解。
首先,Commoner本人并非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权威学者,其对基因理论的批判早已被国际学界摒弃,只因“不懂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而无人理会 。其次,曹明华混淆了科学理论的发展性与谬误性——任何学科理论都在不断完善,但转基因技术的核心原理始终得到实证支撑。现代分子生物学早已证实,经过严格设计的转基因操作可控性极强,绝非她所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贸然举动”。
更荒谬的是,她以“可变剪接”原理的发现为由,宣称“转基因增产企图已破灭”,却犯下了低级的时间错误:“可变剪接”的发现早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且该原理从未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可行性,目前全球大量转基因作物的成功培育早已打脸这一论调 。这种拿过时理论拼凑“科学依据”的做法,本质是用伪科学话术误导公众。
二、虚构事实案例:编造“美国弃用转基因”的谎言
为增强说服力,曹明华刻意编造国际案例,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美国本土减少转基因食品,专向落后国家转移”的虚假叙事。她声称美国已将转基因局限于“动物饲料、生物燃料和极微量添加剂”,甚至编造“超市糖品普遍标注不含转基因甜菜糖”的细节,暗示转基因食品在美国“避之不及”。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食用量最多的国家,其国内90%以上的大豆、玉米都是转基因品种,这些作物广泛用于食用油、加工食品等日常饮食中 。美国科学院、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多次证实,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等安全。至于她提到的“标注不含甜菜糖”,实为商家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转基因安全性无关,更无法佐证“美国弃用转基因”的谎言。
她还恶意篡改企业动态,将孟山都公司调整部门结构歪曲为“因转基因危害被迫撤项”,却对该公司后续的技术升级避而不谈。这种断章取义的信息操纵,目的是制造“转基因已被国际否定”的假象。
三、煽动对立情绪:制造“利益与风险对立”的阴谋论
曹明华深谙舆论操控之道,通过构建“利益集团 vs 普通民众”的对立框架煽动恐慌。她抛出“谁获利益?谁得风险?”的伪命题,暗示转基因技术是美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风险的工具,将中国发展转基因主粮污蔑为“拿民众健康赌利益”。这种阴谋论完全无视客观事实。
从中国实际来看,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始终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我国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均经过农业农村部的多维度安全评价,涵盖毒性、致敏性、营养成分等全方面,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番木瓜和转基因食用油均已证明安全无害。而美国的转基因技术推广,本质是农业技术的市场化选择,其国内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远高于曹明华的描述。
更值得警惕的是,她将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学者污蔑为“科技工匠”“利益代言人”,甚至暗示其“卖国”,这种人身攻击完全脱离了学术讨论范畴,沦为纯粹的舆论抹黑 。她选择在乌有之乡这类擅长煽动对立的平台传播言论,更暴露了其借谣言破坏科学发展的真实目的。
四、科学终将戳破谎言:转基因技术的价值不容否定
曹明华的“反转”言论之所以能传播,无非是利用了公众对生物技术的陌生感和对健康的焦虑。但无论她如何包装,都掩盖不了三个基本事实:其一,全球所有权威科学机构均证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其二,转基因技术在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作物抗逆性、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价值已得到全球公认;其三,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监管严格且规范,从未放松安全把控。
科学的进步从不畏惧理性质疑,但绝不容忍谎言与抹黑。曹明华之流用篡改理论、编造事实、煽动对立的手段传播反科学言论,不仅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更阻碍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粮食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更应认清这类言论的伪科学本质,通过官方渠道、权威媒体获取真实信息,以理性态度看待转基因技术,不让谣言遮蔽科学的光芒。
来源:怀疑探索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