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慌,真相是:那些“卖啥都爆”的狠人,比如史玉柱,压根不痴迷于某个具体产品或技术。他们手握一套底层“算法”,无论赛道怎么换,都能精准撬动财富。
你是不是也常纠结:“到底干点啥才能赚钱?技术太难学,产品怕滞销...”
别慌,真相是:那些“卖啥都爆”的狠人,比如史玉柱,压根不痴迷于某个具体产品或技术。他们手握一套底层“算法”,无论赛道怎么换,都能精准撬动财富。
今天,我们就拆解这套让史玉柱翻盘再翻盘的万能赚钱算法。无论你是想副业破局、创业起步,还是给现有生意加燃料,这套心法都能直接抄作业。
【认知重启】别在技术上内耗,你的战场是“原理”
大多数人一上来就选错副本:想做电商,先焦虑“我不会搭建网站”;想做短视频,又怕“剪辑太复杂”。
醒醒!技术,是这世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你不会,可以花钱请人做。建站、剪辑、写文案,统统可以外包。
真正让你赚到钱的,是隐藏在技术背后的商业原理。这就好比你手握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技术),却不知道要去砍树还是切菜(原理),宝刀也只能吃灰。
你的核心任务,是成为那个“握刀指方向”的掌局者,而不是“埋头磨刀”的工具人。
【铁律一】赚钱,就是当一个“问题猎手”
别再问“我该卖什么”了。真正该问的是:“谁,正为什么事焦头烂额?”
商业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然后标价出售解决方案。
· 场景A: 你朋友圈里是不是总有人吐槽:“想做副业,但完全不知道从哪开始?” 看,一个活生生的“副业入门指南”项目诞生了。
· 场景B: 多少人因为“脸上反复长痘”自卑又无奈?这直接催生了祛痘产品、皮肤管理咨询这些黄金赛道。
· 场景C: 甚至“个子矮没气场”这种情绪痛点,都能养活增高鞋垫、形体课程等一系列产品。
行动指南: 从今天起,带上“问题猎手”的眼镜去生活。刷朋友圈、看社群聊天、听同事抱怨时,敏锐地捕捉那些“要是有个东西能解决就好了”的瞬间。每一个未被满足的痛点,都是你的潜在金矿。
【铁律二】别卖产品,卖“救生圈”
这是90%的人会踩的坑:抱着自己的产品,逢人就夸“我的东西真好”。这叫“王婆卖瓜”,无效且费力。
高手怎么玩?他们不卖产品,只卖“救生圈”。
· 史玉柱的脑白金: 他卖的是一盒成分普通的保健品吗?不。他卖的是困扰无数子女的 “过年送礼难题”的终极救生圈。“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句广告,把产品从“滋补品”变成了“社交货币”。
· 王老吉: 它只是一罐糖水吗?不。它是所有人 “怕上火”时的心理救生圈。“怕上火,喝王老吉”,让它从千百种饮料中杀出血路,成为品类代名词。
· 换个例子: 你卖蜂蜜,如果只强调“纯天然”,基本石沉大海。但如果你说“经常便秘胀气?每天一杯,给你‘通畅’自由”、“秋冬皮肤干到炸?用它敷脸,润过前男友”,你就把蜂蜜变成了“肠道救星”和“护肤神器”。
记住:人们不为产品本身买单,只为产品能带来的“状态改变”和“问题终结”付费。
【铁律三】赚钱,就是完成一次精准“链接”
找到了“溺水的人”(问题),也准备好了“救生圈”(解决方案),最后一步,就是用一条坚固的“绳索”把它们链接起来。这条绳索,就是你的营销系统。
这套系统只需三步,适用于任何行业:
1. 定位:给你的“救生圈”贴上明确标签
告诉全世界,你是专门拯救哪种“溺水”的。
· 海飞丝 = “头屑救星”
· 共享单车 = “最后一公里通勤终结者”
你的定位,必须让目标用户一眼就看到希望:“对!我就是需要这个!”
2. 传播:在“溺水者”常出没的地方喊话
流量不是玄学,是去对的地方,说对的话。
· 你做祛痘产品,就去小红书、抖音分享《油痘肌3天急救护肤流程》,文末轻描淡写一句:“如果情况严重,我这有专业方案。”
· 你做副业培训,就在社群里解析《小白做副业最易踩的3个大坑》,然后告诉大家:“我能带你绕开这些坑。”
核心是:用价值吸引,让有需求的人主动“对号入座”。
3. 转化:用“价值”和“信任”完成临门一脚
用户找上门,怎么让他心甘情愿掏钱?靠两样东西:极致的价值感 + 坚固的信任感。
· 价值感: “用了我的祛痘方案,7天痘痘肉眼可见变平,不再反复长。”(告诉他能得到什么具体好处)
· 信任感: “看我之前的烂脸对比图,我就是靠它好的。这是100位顾客的真实反馈和打卡记录。”(用事实证明你值得托付)
【你的万能财富公式】
把上面三条铁律串联,就得到了一个清晰、可复制的公式:
赚钱 = 锁定一个痛点 × 打造一个救生圈 × 执行一套链接动作
最后,请把这句话刻在脑子里: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学技术),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懂原理)。
史玉柱的强大,在于他参透了“卖希望”远比“卖产品”高级的底层逻辑。现在,这套算法已经在你手中。
下一次当你为赚钱迷茫时,请直接切换到“猎手模式”,问自己:
“此刻,谁正在为什么而痛苦?而我,能为他提供哪个‘救生圈’?”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地方就在于,永远有人正在为某事烦恼,而这,就是你财富之路的起点。
来源:森林冥想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