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博一开,抖音一播,28万人在线,没人问你过去说了什么,大家只关心:现在还能不能帮孩子选对专业?
你有没有发现,张雪峰这次回来,话少了,但事更硬了?
五十二天没声音,不是沉默,是在等风头过去。
他不是被封了,是被重新校准了。
微博一开,抖音一播,28万人在线,没人问你过去说了什么,大家只关心:现在还能不能帮孩子选对专业?
他没道歉,也没解释,直接上了一个叫“考研志愿智能分析系统”的东西——不靠嘴了,靠算法。
这招高,高在不辩解,只交付。
以前他靠一句话引爆热搜:“新闻学不建议报”,听上去像在泼冷水,其实是把家长心里那点焦虑直接扒出来晒太阳。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不再当那个敢说真话的“刺头老师”,成了把真话变成工具的人。
你骂他营销,他给你出系统;你嫌他煽动焦虑,他把焦虑打包成数据模型。
这不是妥协,是升级。
教育部的新规出来那天,很多人说“终于管住了张雪峰”。
可你细想,真正被管住的,是那些还在靠情绪收割流量的教育博主。
张雪峰早就跳出了这个局——他不再靠“你听我的”赢信任,而是让你自己看数据、做选择。
他把个人魅力,变成了可复制的产品。
他不是变了,是终于学会了在规则里活着。84年生人,给排水工程毕业,谁也没想到他能靠讲志愿填报火成现象级IP。
这些年他被骂得太狠,但也赚得太实。
现在他不跟你聊“报不报新闻学”,而是告诉你:去年32万考生,有21万填了同一个志愿,系统提示你,这个专业录取率低于8%,建议调整。
你不用信他这个人,但你可以信这个系统。
这才是真正的转型——从网红,变成基础设施。
他不再是你朋友圈里那个爱怼人的老师,而是一个藏在后台、默默帮你避开坑的工具。
这比任何喊话都管用。
来源:娱七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