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侯杨砚”为端石随形砚,由其铭文可知,此砚为明宣德时期(1426—1435)的作品,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侯朝宗是“侯杨砚”的第一任主人,是侯府的传家之宝。杨龙友因撮合了侯朝宗与李香君,喜得侯朝宗赠送的古砚,后因反清复明失败而将此砚遗失。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根
淄博博物馆除了这些常设展厅外,还有一些特展,这次我看到的特展是《砚载春秋事 桃花扇底情——“侯杨砚”专题陈列展》。
“侯杨砚”为端石随形砚,由其铭文可知,此砚为明宣德时期(1426—1435)的作品,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侯朝宗是“侯杨砚”的第一任主人,是侯府的传家之宝。杨龙友因撮合了侯朝宗与李香君,喜得侯朝宗赠送的古砚,后因反清复明失败而将此砚遗失。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根据侯、李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创作出名剧《桃花扇》传奇,为“侯杨砚”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杨龙友殉难后,“侯杨砚”辗转流传至陆其清、赵执信、景介忱之手,最终由景介忱夫人将“侯杨砚”赠予张志中夫妇。张志中、韩玉兰夫妇深明大义,希望在有生之年,将“侯杨砚”捐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欣赏它。
“侯杨砚”及40米长的“卖花声联唱”书法长卷。
2017年11月30日,张志中及夫人韩玉兰将珍藏近半个世纪的“侯杨砚”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卖花声联唱”书法长卷捐赠给淄博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活动,该陈列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集中展现了“侯杨砚”的流转路线和交接传承,主要由“侯朝宗赠砚”“杨龙友失砚”“陆其清藏砚”“赵执信得砚”“景介忱夫人传砚”“众方家赏砚”“张志中夫妇捐砚”七大部分组成,通过图文展板、文物藏品陈列、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声、光、电等多种技术融入其中,集中展示了“侯杨砚”几百年来的传藏故事。
侯杨砚”流转路线图
李香君的故事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成就最高的一部戏剧,孔尚任写作《桃花扇》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孔尚任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子,他的《桃花扇》一出,轰动京城,人人争相抄阅,一时洛阳纸贵。《桃花扇》写的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剧爱情故事。孔尚任在这部《桃花扇》裏,用了许多春秋笔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孔尚任也因此被康熙罢了官。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大名妓,她在南明覆灭中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一个悲剧人物。从李香君身上,可以看到南明悲剧的一个缩影。李香君自幼跟人习得艺家诸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侯方域本是河南人,因慕名江南的文化,便来到金陵求职。侯方域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是“复社”名流。他在秦淮河畔结识了冒辟疆、陈贞慧、方以智,人称四公子。整日聚在秦淮楼馆,说诗论词,狎妓玩乐。吴敬梓曾经记述自己在秦淮歌楼裏放汤的生活情形,“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回。老伶小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从中也可以想像,四公子当时在秦淮歌楼裏颠痴狂笑之姿了。
李香君遇到侯方域,一见倾情,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但侯方域家境贫困,身无多文,李香君却劝慰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从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气节。孔尚任的《桃花扇》,把那么多的南明学士文人放在了一个歌妓下面,却照出了他们灵魂的卑琐。堂堂大明,无论是钱谦益,还是吴梅村,士子已沉,气节怎不终?
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时,侯方域投身到反清斗争中。凤阳督抚马士英因一向与复社党有仇,便加罪侯方域,拟罪逮捕他。杨龙友及时报信,李香君挥泪送侯方域离开金陵时,侯方域给李香君留下了一把扇子,作为订盟之物,并且上面还题了一首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春溪尽是莘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馆内播放的李香君的电视剧,我怎么也没想到,在山东淄博博物馆居然看到了关于南京秦淮八妓的故事。
咱先不管李香君如何,这个40米长的“卖花声联唱”书法长卷和“侯杨砚”确实是两件非常难得的文物珍品。
今天在淄博就参观了一个博物馆,用了3个半小时,最后在博物馆文创商店买了一个淄博产的琉璃球作为此次参观淄博博物馆的纪念品。
从博物馆返回,在路途看到了一家羊汤馆,喜欢吃羊肉的我进去点了一份火烧,一碗羊杂汤作为今天的晚餐,吃完饭再次徒步返回住处,结束了第一天淄博的行游。
来源:行摄者心之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