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张志涛医生斩获“金手奖”科普全国季军,彰显青年医师科普力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5 10:46 1

摘要:历经普选、省赛、东北区赛至中国北区半决赛的多轮激烈角逐,我院青年骨科医生张志涛在导师廉永云老师的指导下,以北区半决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跻身中华医学会2025年关节外科学术大会病例大赛暨第十一届“金手奖”全国总决赛,最终斩获科普组全国第三名的佳绩。这不仅是我院骨科

历经普选、省赛、东北区赛至中国北区半决赛的多轮激烈角逐,我院青年骨科医生张志涛在导师廉永云老师的指导下,以北区半决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跻身中华医学会2025年关节外科学术大会病例大赛暨第十一届“金手奖”全国总决赛,最终斩获科普组全国第三名的佳绩。这不仅是我院骨科在该类国家级赛事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更生动诠释了医学临床科普的深厚价值与青年医师的责任担当。

医学临床科普:架起医患沟通的 “连心桥”

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背景下,医学临床科普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关键支撑。

破解认知壁垒,扫清健康误区是临床科普的首要作用。骨科领域中,诸如“关节痛只需补钙”“术后静养就能恢复”等误区屡见不鲜,这些认知偏差往往延误治疗时机或导致康复效果大打折扣。临床科普如同“翻译官”,能将“关节软骨磨损机制”“术后功能锻炼原理” 等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听得懂的语言,从源头遏制因认知缺失引发的健康风险。科普不是背课本,而是用生活智慧消解医学专业的隔阂,让公众远离 “本可避免的悲剧”。

构建信任基础,优化诊疗体验是科普的深层价值。临床医生通过科普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医学温度。当患者通过科普了解到关节置换手术的具体流程与康复周期,便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当公众知晓日常姿势对脊柱健康的影响,便会主动建立健康习惯。这种“知情-理解 -配合”的良性循环,正是“治病更要治心”的延伸,能有效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焦虑与矛盾。

推动预防优先,降低疾病负担彰显科普的社会意义。骨科疾病中,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等多与生活方式相关,通过科普普及“正确坐姿站姿”“全周期骨骼养护”等知识,能让公众从被动治病转向主动防病。优质科普能直接转化为公众的健康行动力,从源头降低骨科疾病发生率。

张志涛医生:以专业为笔,书写科普担当

从区域赛场到全国总决赛,张志涛医生一路过关斩将的历程,正是一位临床医师深耕科普领域的生动实践。

以创新表达打破科普“传播壁垒”。在“金手奖”这样的权威赛事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对科普表达的精心打磨。张志涛医生显然深谙“通俗表达+生动演绎”的传播之道,他将“关节腔积液”“软骨修复”等专业概念转化为生活类比,或以案例故事、直观演示等方式,让专业内容变得易懂易记。

以赛事突破引领科普“示范效应”。作为我院骨科在该类赛事的最好成绩,张志涛医生的获奖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树立了“临床与科普并重”的标杆。其经历将激励更多同事投身科普事业,推动科室形成“从临床中找选题、用科普反哺临床”的良性生态。同时,借助“金手奖”的全国影响力,他的科普理念与内容将辐射更广范围,让更多公众受益于专业且温暖的骨科健康知识。

“这份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张志涛医生在赛后表示,未来将以此次获奖为起点,把赛事中的科普经验转化为常态化行动,让关节健康知识走进更多社区与家庭。而这份坚持,正是万千临床医师践行“健康中国”使命的生动缩影。

供稿:骨科三病房

编审:宣传科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