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如:痛经,失眠,眩晕,等各种疑难杂症,西医仪器各种检查一切指标数据正常,但人就感觉是不舒服,中医号脉就有这么一绝,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辩证施治,确定是什么邪气入内,藏在什么位置。
中医讲病毒细菌吗?古代没有任何仪器检测疾病,但是知道细菌病毒是存在的。
中医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了解病毒和细菌呢?
靠的是传统医学伟大的四诊:望闻问切。
代替了现在高科技的仪器设备,化验,CT,心电图,磁共振,而且能查出目前仪器检查不出,显微镜看不见的问题。
诸如:痛经,失眠,眩晕,等各种疑难杂症,西医仪器各种检查一切指标数据正常,但人就感觉是不舒服,中医号脉就有这么一绝,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辩证施治,确定是什么邪气入内,藏在什么位置。
所以传统医学有六经辨证,对症下药,给邪气找一条出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扶正祛邪,“邪”就是病毒细菌,就是治病的各种微生物。病毒为中医理论中的疠气,为六淫之邪的热邪、湿邪致病为主。
古今语言,时有变化。古人说“更衣”,说“出恭”,现代叫“上厕所”,叫“去卫生间”。古人说的“遭邪风之气”,现代白话,叫做“感染了细菌病毒”。可见“细菌病毒”之说,並不是西医的发明,中国古人,对此早有精深认识,只是名词叫法不同而已。正如古人说的头晕头痛,西医叫做高血压。古人说的痿症痹症,现在西医叫做“渐冻症”。古今用语不同,中西叫法不同,所指意思,却是同一件事。
现代医学,对于感染细菌病毒的治疗方法,十分简单拙劣,只研究感染了什么细菌病毒,只一心想着用什么毒药去杀死细菌病毒,全不顾自己身体之虚实,不顾病位之深浅,只一味的狂轰滥炸,于是无不玉石俱焚,彻底大败。
中医对于感染细菌病毒的治疗,必先观察细菌病毒侵入人体的部位所在,在表在里,深浅层次,然后更必细究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病理变化——寒化?还是热化?正气大虚?还是病邪大盛?当辛凉解表?还是当辛温解表?当寒凉以清里?还是当温热以扶阳?当硝黄攻其邪实?还是当参附扶其正虚?一部《伤寒论》,把对感染细菌病毒的治法,进行条分缕析,阐释得淋漓尽致。不论病情有多么凶险,多可化险为夷。
感染细菌病毒之后,多有发热。抗菌消炎药,杀病毒药,多是寒性的,碰上寒性体质,无不越治越剧,迅速恶化。
《伤寒论》四逆汤条说:“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西医看见高热不退,来物理降温,病只能会越来来越厉害!
中医说的“寒热辨证”,是指体内的寒热,指体内温度,而绝不是体表的寒热。体温计测得的体表温度,对于指导如何用药,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西医因为不会舌诊,不会脉诊,所以对于病人的体内温度,就一无所知。所以西医的化验检查,是没有寒热诊断的。不知道体内寒热,用药就失了依据,这就是西医的现实短板。也是西医急待提高,急待改进的地方。
其实在中医看来,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终归是使人处在某一状态(证)下,中医擅长的就是调整状态。这里可以有一个反问,当人体状态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除了,细菌、病毒还在吗?或者还起作用吗?抑制或杀灭细菌、病毒只有直接杀灭或对抗一途吗?
在此,不妨借用佛家的因一缘一果关系来作一浅显类比。先说“因”,因是指最初之动机或所为。在唯识学上,称之为“种子 ”,就好比植物的种子,播种于地,就有可能生长出植物(果)。果者,被生成的一切现象。
如细菌、病毒,若以西医观念来看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因),它们作用到人体,就有可能产生疾病(果)。但要注意,“可能”不是“一定”。因为,种子要生根、发芽、长苗、开花、结果是需要诸如土地、肥料、阳光、雨露等条件的。不同的条件,植物的长与不长,或长势是不同的,所有可能对此种子产生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就是“缘”。一颗子,若置于极地的冰雪中,不管过多久都是不会发芽、开花、结果的。因此,结不结果,或结出来的是什么果,不能光看“因”,还需看因缘是否有际会,以及是如何际会的,缺因或缺缘皆得不到果。换言之,细菌、病毒(因)要引起疾病(果)也是需“缘”的,这个缘,就是人体不同的生化内环境,中医或会将之表述为不同的体质或正气状态。
中医治病是根据大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宇宙空间五运六气生克制化来判断,风寒署湿燥火,称,六气,六淫,六邪。
如,寒邪入侵人体,偏热性的食物就能祛寒邪,热邪入侵,用寒性食物祛湿热之邪,这个邪,就是细茵病毒。
大自然也是一样,太热就会干燥伤津液,所以夏季多热,所以吃西瓜解暑邪,就除了热毒,但热又生燥,雨水可防止干燥,但雨多又会生湿。
这就是大自然中的五行相生相克,互相制约。
在治疗湿热病中,要看湿重还是热重为主,借鉴大自然这种相生相克的方式,运用中医整个理论体系。
药性的四气五味,寒热温凉,升降浮沉的性能来调整人体的平衡。
中药和西药的区别在于:中药是讲药性,西药讲的是含什么成分。
谈到治病毒细菌,假如有一片湿洼地,阴暗潮湿就容易生各种霉菌,病毒。
我们中医首先是排湿,改变此地的潮湿环境,干燥了,病毒,细菌,霉菌就无法再生,慢慢就好起来了。不像西医找一种什么能够杀死此菌的药物,虽然找到杀死病菌的东西,但经常复发,也更有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因为你没有离开这片湿地,还是会得此疾。
这叫遵遁自然,虚心向大自然学习总结出来的结晶。
《易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自然,医疗,宇宙,人文的不朽巨著,不是西医人体解剖理论的机器论。
中医是藏像学。
中医不讲“病毒细菌”,讲什么?
很多人很困惑,中医不讲“细菌病毒”,那么讲什么?
是什么让我们生病呢?
我们古人很早就发现让我们生病的外界元素有很多,层出不穷,就如现在的新冠病毒和细菌也在不断变化,甚至还出现超级细菌,所以古人不从细节上去死磕,而是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六气有正反两面:一面对人体有益,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我们的朋友。
另外一面,只要“六气”不安分守己,太过了,超过我们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那么就变成了“六淫”,也叫“六大邪气”这就是病毒和细菌,就会伤人致病,变成我们的敌人。
打个简单的比喻,两个人一起吹空调,其中一个人觉得凉风吹拂很舒适,对他来说这个风是朋友舒服;
另外一个人发冷,打喷嚏,对他来说这就是“邪”气,是敌人。
我们中医看病,不讲病毒细菌这个名词,但不是说没有病毒和细菌,而是根据身体表现出来的病症,来判断是被“六大邪气”中哪种邪气所伤。
因此,我们中医并没有抗病毒细菌的药物,但是有祛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的药物。
而且能改变我们身体内的环境,同样能让病毒细菌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药用了几千年都没有出现什么抗药性,耐药性,从来没有淘汰过,而且在临床上不断总结经验来证真实有效,所以能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很多疑难问题。
无论什么病毒细菌变化多端,万变不离其宗。
中医中药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一直在用,从清朝到现在部分人想消灭中医,这是有政治目的的一小撮所谓“公知”和“精英”,他们只是借反中医做一个幌子,故意引人们误入歧途。
所以很多父母发孩子病了,检查有细菌病毒,不敢用中医治疗,就因为觉得中药没有杀菌抗病毒的功效,主要还是不了解什么是中医,加上又碰上水货中医甚至庸医,上过当受过骗。导致的对中医的不信任。
中医是从更高层次和人体的整体观来看待疾病,没有天赋和过硬的汉语文化功底是做不了大医。
比如:看儿童病,通过孩子表现出来的病症,大致判断被哪种或哪几种邪气所伤,这六大邪气不是一个在战斗,而是联合起来侵入我们的身体。
我们人体内部因为五脏六腑失去平衡,比如,中医七情内伤的,喜恕忧思悲恐惊,也会自生邪气,比如孩子有热邪,有可能是因为外界天气的热侵入,吃了燥热的食物侵入,还有可能是因为积食而产生热。或许受到惊吓都会发烧。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和认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神,传承中医,传承祖国特色的文化瑰宝。
来源:科普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