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尼日利亚,这不是恐怖片,而是贫困少女的日常:肚子刚隆起,人就被锁进民房,孩子一落地就明码标价,三万五万奈拉,折合人民币不到一千块,买主提着现金来,像挑西瓜一样挑婴儿。
你想象过“生个孩子就被抱走”是什么滋味吗?
在尼日利亚,这不是恐怖片,而是贫困少女的日常:肚子刚隆起,人就被锁进民房,孩子一落地就明码标价,三万五万奈拉,折合人民币不到一千块,买主提着现金来,像挑西瓜一样挑婴儿。
我去年跟过一条线,拉各斯郊区那栋粉色外墙的“待产宿舍”看着像廉价民宿,铁门里头却装着摄像头,孕妇们排队晒太阳,肚子上写着编号。
房东太太跟我说:“她们自愿的,反正生下来也养不起。
”一句话把人口买卖说成慈善,恶心得我当场想吐。
可转头看那群女孩,眼神空洞,连哭都懒得哭——她们早就明白,哭不值钱,孩子才值钱。
犯罪链条升级得比手机还快。
以前是人贩子亲自收人,现在 Telegram 群里喊一声“货到了”,买家飞过来,假收养文件提前盖好章,出生证直接套别家娃的编号。2024 年 6 月尼日利亚上线全国新生儿指纹库,本意是堵漏洞,结果上线第一周就查出 1 200 份“克隆出生纸”——同一指纹被注册两次,医院系统里甚至有 52 个“同名同天出生”的婴儿,鬼才信这是巧合。
更黑的是跨国订单。
马来西亚新山一家私立诊所被曝给非洲孕妇做“旅游产检”,签证到期前剖腹取娃,孩子直接算马来西亚籍,回头以“弃婴”身份被本地家庭“合法”领养,一条命洗白成护照。
国际刑警组织抄到的账本显示,去年一单“包邮”卖去土耳其,成交价 2.8 万美元,其中 10% 要分给机场安检,方便改登机年龄。
你看,连海关都入股,还谈什么打击。
别急着骂尼日利亚政府无能,他们 2024 年上半年也救了 300 多人,可放人容易,救人难。
被拉出来的姑娘抱着刚出生的娃,第一句话问的是:“我能再卖一次吗?
”别震惊,她数学比谁都精:村里种地一年收入 80 美元,卖一次娃 500 美元,抵六年口粮,你让她选尊严还是选全家不饿死?
道德在饥饿面前就是奢侈品。
真正让我睡不着的是后招。
人贩子现在提供“分期付款”——买家先付 30% 定金,孩子养到三岁再付尾款,期间如果娃生病夭折,算卖方违约,必须赔一个“新货”。
于是同一批女孩被反复受孕,子宫成了永续收割的田。
有人四年生七胎,最后子宫脱垂,人贩子嫌她“报废”,直接丢去路边,连车费都省了。
数据看着冰冷,落到个体全是血。
我采访过 17 岁的阿比,她被骗进工厂时刚考上高中,学费要 50 美元,家里拿不出。
老板甩给她 30 美元定金,说“生完再补”,结果孩子卖了,补款没影。
她想逃,被看守用订书机把耳朵钉在墙上,现在左耳缺半块,像被狗啃过。
她说不恨,只恨自己没早点生,早点生就能早点拿到钱给弟弟治病。
听完我一句话说不出来,只能把兜里所有奈拉塞给她,她反手推回来:“记者先生,你这点钱不够买奶粉,留着打车吧。
”
技术、法律、国际援助,这些词儿听着都高大上,可真正挡在子宫与钞票之间的,是 8000 万贫困人口的绝望。
只要一天“穷”等于“死”,婴儿工厂就永远有货源。
你我可以隔着屏幕愤怒,但愤怒不值钱,值钱的还是孩子。
不信?
打开社交软件,搜“surrogate nigeria”,英文广告明晃晃写着“white baby available,fast delivery”,配图是金发混血新生儿,底下评论区一堆欧美夫妻留言“how much”。
你看,需求端根本不在非洲,在我们“文明世界”的客厅里。
所以别再把这当成遥远的黑幕,它就是我们这边高净值家庭“合法收养”背后的阴影,是代孕产业链甩出去的脏活。
每一次“我想要个孩子但不想经历怀孕”的潇洒选择,地球另一端就可能有一个子宫被强制开工。
链条没有断裂,只是被刻意隐形。
能破局的办法说出来简单,做起来比登天还难:让女孩先值点钱,而不是让她们的孩子值钱。
给她们 12 年免费教育,每月 20 美元助学金,比任何反拐口号都管用。
可惜尼日利亚现在 47% 的小学老师自己半年没领到工资,你让他们拿什么去留人?
国际援助倒是有,一船一船运来的奶粉和抗生素,被港口官员扣下转手倒卖,市场价反而更高。
绝望就这样层层加码,最后压在最底层的子宫上。
我写这篇不是为了让谁流泪,只想告诉你:当我们在朋友圈晒娃、挑奶粉、抢学区房时,地球另一面有人正把“生娃”当成唯一生产资料。
这不是“他们”的悲剧,是“我们”共同参与的生意。
下次再看到“快速合法收养”广告,先别急着感动,问一句:这孩子到底从哪儿来?
答案可能让你彻夜难眠。
来源:德才兼备白云N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