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关于加强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的实施意见》今天开始施行,与此同时,江苏首例非遗领域支持起诉维权成功案例首次发布。
video
苏州丝绸,是中国丝绸文化的核心代表,被誉为丝绸领域的"活化石",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的仿冒、抄袭等行为频频发生,影响了苏州丝绸的声誉和传承发展。
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关于加强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的实施意见》今天开始施行,与此同时,江苏首例非遗领域支持起诉维权成功案例首次发布。
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4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授权创立的宋锦坊发现,有企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打着他们品牌的旗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客户从直播间买来了一块"宝花奔鹿"的面料,钱小萍收到面料也很震惊,因为这块面料不光从原材料、组织结构、工艺设计来讲,是完全货不对板的。这样粗糙的仿制对宋锦坊的品牌声誉可能会有重大的影响。
知识产权诉讼既耗时又费力,仅有十几名工匠的钱小萍宋锦坊深感"有心无力",向苏州姑苏区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请求检察机关为其诉讼维权提供法律帮助、协助收集证据。然而,非遗领域支持起诉在当时还是一片空白。
由于侵权主体比较分散,可能分布在外省市,侵权行为也比较隐蔽,在直播的过程中,侵权行为很难通过完整的证据固定下来,宋锦这种非遗企业在知识产权诉讼中,恰恰是最需要法律支持的一个群体,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检察院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支持起诉。
面对海量的直播数据,检察官连续20多个晚上,蹲守在10余个直播间进行数字取证,线索直指周边某纺织企业。随后,检察官与企业律师乔装进入工厂"暗访",在车间发现被克隆的宋锦产品。
侵权企业在线上线下以"钱小萍同款"、"钱小萍代工厂"进行宣传,违反了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足以导致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产生混淆。
2025年5月,法院一审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商品,在权威媒体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10万元。这也是全省首例非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起诉维权成功的案例。检察机关调研发现,像钱小萍宋锦坊这样的非遗老字号,在苏州姑苏区共有58家,大多为"小而精"企业,普遍面临被"蹭名牌""搭便车"等不同形式的侵权。为了帮助更多的非遗企业维权,10月22日下午,检察机关、市场监管部门、文旅部门、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单位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线索移送机制、推广公证机制,在调查取证、鉴定评估、法律适用、推动整改等方面形成非遗保护的合力。
来源:大事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