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宣布辞职仅41天后,曾被外界猜测可能“黯然离场”的宗馥莉,以宏胜集团总裁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娃哈哈,并确认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
娃哈哈近期的剧情发展,可谓跌宕起伏。
在宣布辞职仅41天后,曾被外界猜测可能“黯然离场”的宗馥莉,以宏胜集团总裁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娃哈哈,并确认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
这一戏剧性转折的背后,是各方力量在品牌存续与利益格局之间的深度博弈。
宗馥莉在2024年接任娃哈哈掌门人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营收重回700亿元区间,较2023年增长约200亿元,涨幅达40%。其中,瓶装水销量增长188%,AD钙奶增长70%。这一业绩成功拉齐了十年前的规模,为她的回归提供了坚实的业绩背书。
宗馥莉提出新品牌“娃小宗”后,面临商标审批未果、渠道选择分化的现实困境。宏胜体系虽具备完善的生产能力,却缺乏品牌授权与成熟渠道的支持,难以独立运转。
与此同时,其叔叔宗泽后迅速推出“娃小智”品牌,以复刻经典产品与加盟送SUV等策略争夺经销商资源。这一举动不仅加剧家族内部分歧,也对娃哈哈整体品牌资产造成消耗。
而娃哈哈集团在经销商大会前夕,通过官网释放出关键信号。披露今年前九个月实现营收279亿元,虽同比微降3.46%,但在去年高基数与今年内外挑战下仍属稳健。这透露出三层信息:宗馥莉仍具实际影响力;其执掌期间的业绩表现有目共睹;娃哈哈正呼吁各方从“内斗”转向“共谋发展”。
作为持有46%股权的重要股东,国资方虽未直接表态,却以静制动,卡主娃哈哈品牌属于国资的底线,用41天的冷静期让利益各方明白。
这场博弈中,娃哈哈的三大股东:国资、宗馥莉与职工持股会,实则构成命运共同体。若品牌因内耗而受损,无人能独善其身。
对宗馥莉而言,宏胜的收入高度依赖娃哈哈的代工业务。即便“娃小宗”商标获批,新品牌建设也非一日之功。在茶饮这类快消领域,生产线并非核心壁垒,品牌价值与渠道忠诚才是竞争关键。
宗馥莉在任期间推动的系列改革已初见成效,通过免费安装智能冰柜等渠道策略,使娃哈哈纯净水市场份额在策略启动后的一个月内从4.17%提升至17.9%;针对业绩突出的经销商及销售团队实施专项奖励,合计发放奖励近亿元。这些现代化管理经验,将为娃哈哈未来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助力。
娃哈哈当前的困局,远非“继承人之争”可简单概括,实则是传统家族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治理理念的碰撞,更是多方利益在转型期的激烈磨合。
宗馥莉的回归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平衡的开始。她需要在规则与人情、锐意改革与尊重传统之间,为娃哈哈摸索出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经销商大会或许将成为下一个关键节点。而真正的“世纪和解”,远未到来。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来源:ZAKER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