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眼听到“比安卡宁愿倒贴也要离”,我愣了三秒:啥?坎耶那边连婚前协议都忘签,照理说该偷笑的应该是姑娘吧?结果人家一句“再穷也要跑”,味道立马出来——这婚不是谈钱,是谈尊严。
第一眼听到“比安卡宁愿倒贴也要离”,我愣了三秒:啥?坎耶那边连婚前协议都忘签,照理说该偷笑的应该是姑娘吧?结果人家一句“再穷也要跑”,味道立马出来——这婚不是谈钱,是谈尊严。
去年秋天巴黎,夜里十点多,我蹲在直播里看那场“透明胶带走秀”。灯光冷得像刀子,比安卡被包得只剩轮廓,坎耶在后台举手机狂拍,嘴里还嘀咕“艺术”。屏幕一闪,我突然想到:如果我是她爸,我估计隔着海也得砸屏幕。
朋友问我:“她不就是为了名气?”我摇头。她读建筑,做过环保设计,手上曾握着追求稳定的图纸。可婚后,图纸换成一件件“像没穿衣服”的造型,每次出门都像在闯关。她妈电话里劝多穿点,她只回一句:我也冷。
最扎心的细节是威尼斯船上那回。阳光正辣,她坐在船头,外套被坎耶一把扯下,理由是“光线好”。旁边游客手机举得老高,船夫都尴尬低头。她那一瞬间肩膀缩了又松开,像被钉在甲板,任凭快门噼里啪啦。
外人爱算账:坎耶口口声声二十七亿,可品牌坑坑洼洼,供应商催债声此起彼伏。加州法规“一人赔一半”,等于说姑娘得帮他扛包袱。律师估算,她要离,至少得贴几百万美元。她还是说:行,贴就贴,快把门打开。
我问自己,为什么一个三十岁建筑师非要冒这种险?答案或许在那件被她拒绝的白T。T恤印着极具争议的符号,坎耶让她试穿,她第一次当众说“不”。那是她人生第一次把“界线”说出口,也顺便把婚姻往终点推。
坎耶的状态肉眼可见地飘。格莱美台上,他话风飙到外太空,全场人愣神,他自己却面不改色。回后台还高兴地跟比安卡说:“你看,他们终究会懂我的。”她笑得僵硬,肩膀轻轻抽一下,好像在找出口。
2月的一天,她单独去洛杉矶找离婚专家。街边咖啡店,她点了最小杯拿铁,只喝三口。律师摊开文件,她翻页时手指微抖,但眼神很稳——那种“船沉了,我也往岸上游”的眼神。我隔着报道都能感觉到背脊发凉。
有网友调侃:“离了还能当朋友。”可别逗,比安卡可不是卡戴珊。卡戴珊当年拿到一张漂亮的支票才挥手告别,比安卡压根拿不到,只能掏钱走人。走得干脆,像背后起火了,不跑就烧到脚后跟。
最触动我的是一个小道消息:坎耶每次让她换那种“赛博肉色紧身衣”,都会转二十五万到她账户,像给模特结算。她没花,全部攒下,一笔一笔像给自己打阶梯。现在这梯子终于够高了,她踩着就能翻墙。
我想象离婚那天的画面。洛杉矶阳光晒得炽白,大楼电梯“叮”一声,比安卡抱着一摞文件走出,手机震动——也许是坎耶发来的挽留短信,也许什么都没有。她可能抬头看了一眼天,然后笑了,笑里有解脱更多过怜悯。
如果故事到此完结,倒也利落。但坎耶从来不会让剧情清静。听说最新专辑里有一首歌直接叫《比安卡》,副歌一句“她带走了我的光”,粉丝已经吵成两派:一派哭,一派骂。谁都知道,唱片销量需要眼泪,更需要火药味。
再往后会怎么样?我不敢断言。也许两个月后,拉斯维加斯夜风里,他们又手牵手;也许下一条头条,就是法庭敲槌分账。可不管如何,比安卡已经用“倒赔钱也要走”这六个字提醒所有人:婚姻里最贵的不是钱,是体面。
评论一句:天才的光有时候太刺眼,靠得太近,旁人不是被照亮,而是被灼伤。拿命去捧,就别忘了给自己留最后一条逃生门。
来源:仁爱冰淇淋qdnW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