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个本科专业将“烂大街”,家长以为前景不错,实则毕业即失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09:57 2

摘要:“金融、生科、环工、工管、信管、电商”这六个字,今年在招聘软件里像被拉黑的标签。刷到它们,HR的手指比左滑还快,应届生的简历直接沉底。不是专业烂,是本科这层皮,已经兜不住 industry's 的胃口。

“金融、生科、环工、工管、信管、电商”这六个字,今年在招聘软件里像被拉黑的标签。刷到它们,HR的手指比左滑还快,应届生的简历直接沉底。不是专业烂,是本科这层皮,已经兜不住 industry's 的胃口。

先说金融。五年前,它还是“年薪百万”的代言人;现在,清北复交硕士是入场券,本科连当“气氛组”都要排队。头部券商的茶水间里,流传着一句黑话:“本科只能点外卖,博士才能点估值。”剩下的人,去柜台数钱、去写字楼扫楼卖保险,KPI 像紧箍咒,月薪却停在五千上下。梦想在陆家嘴,肉身落在支行网点,落差比外滩的台阶还陡。

生物科学更绝。国家把生物医药写进十四五,可企业把学历门槛写进 DNA:研发岗 65% 博士、30% 硕士,本科只能占 5% 的“边角料”。实验室里,本科生洗瓶子、调缓冲液,像科研民工;出差跑医院,背着仪器和 PPT,白天当技术支持,晚上陪主任吃火锅,一口一个“老师”叫得亲,月底一看工资条,四千五,房租干掉一半。所谓“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下半句没人补:那得先读到二十一世纪中叶。

环境工程听着像朝阳,“双碳”风口吹得呼呼响。可风口是硕士的,本科只能闻尾气。环评、咨询、碳排放交易,这些带“碳”字的岗位,HR 把硕士当起步价。本科生挤进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天去工厂采废水,闻着 COD 的臭味,想象自己是在拯救地球,结果拯救的是老板的 KPI。五千块工资,天花板就在头顶,抬头撞横梁,低头看见同届的硕士坐办公室吹空调。

工商管理干脆把“管理”俩字写成了笑话。校招季,120 份简历抢一个管培生名额,HR 把“三年以上经验”挂嘴边,等于告诉应届生:先别管理,先被管理。最后多数人去行政、人事、销售支持,打杂、贴票、订会议室,起薪比程序员交的税还低。四年学的 SWOT、波特五力,全化成 PPT 最后一页的“谢谢聆听”。

信息资源管理,名字像图书馆和 CIA 的混血,其实就业出口就两条:考公 or 考编。国考 85:1 的竞争比,比春运抢票还刺激;档案馆、图书馆岗位,硕士是隐形门槛。想进企业?对不起,民企没有“情报分析师”,只有“资料管理员”,工资四千,还得会贴发票、修打印机。专业教的分类法、元数据,最后用来给老板找丢失的 U 盘,找不着还得背锅。

电子商务最讽刺。市场 15 万亿,容得下主播、容得下快递,容不下 12% 的科班生。企业招运营,第一句问“店铺做到过几钻”,第二句“投流 ROI 多少”。大学课堂教的 ERP、4P、用户画像,不如自己开的淘宝店后台数据有说服力。毕业生去当客服,每天“亲亲在吗”三百遍,工资三千五,绩效跟差评挂钩,鼠标点得比代码还快,点的是青春。

六个专业,六个坑,坑底都写着同一行小字:本科不够用了。想爬出去,路就那几条——考研、考证、实习、转行。考研是续命,不是解药;实习要趁早,最好大一就混进公司当“廉价劳动力”;证要挑硬通货,CFA、CPA、法律资格,考下来才发现,卷证的人比卷学历还多;转行更刺激,去蹭计算机、去蹭 AI,结果发现在新战场,自己还是“外乡人”。

可也别急着唱衰。学历通胀的时代,本科更像通识教育,专业只是底色,真正出挑的人,早就把课堂当跳板,把实习当狩猎场。有人大二去金融机构打杂,把 Excel 玩到宏指令飞起,毕业照样拿下券商后台;有人生物本科,自学 Python,跑蛋白测序数据,转身跳进生物信息岗,工资翻倍。关键不是专业冷,是有没有在冷专业里练出热技能。市场残酷,但也公平:它奖励提前半步的人,惩罚只等毕业证的那批。

所以,选错专业不是末日,继续坐着才是。要么早点往学历高处爬,要么早点往技能深处钻,最怕的是四年混完,把锅全甩给“市场饱和”。毕竟,真正的红利,从来只属于那群先醒的人。

来源:不凡橘子TqzM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