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玉 | 光辉历程——时代艺术楷模风采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13:39 2

摘要:时代洪流,奔涌不息;艺术星河,光华璀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一代代艺术工作者以拳拳之心投身创作,以作品刻写时代,其个人奋斗的“光辉历程”,共同编织出中国艺术最为璀璨的华章。

前言

时代洪流,奔涌不息;艺术星河,光华璀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一代代艺术工作者以拳拳之心投身创作,以作品刻写时代,其个人奋斗的“光辉历程”,共同编织出中国艺术最为璀璨的华章。

他们,是技艺的锤炼者,于方寸画布间勾勒万里山河,在音符律动中奏响时代强音,以丹青妙笔、绕梁音律、灵动舞姿,凝聚成震撼心灵的力量。他们,是文化的守护者与开拓者,根植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土壤,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在守正创新中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让中国艺术独特的气韵与风采,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这条“光辉历程”,由无数个坚守理想、精益求精的日夜连接而成。它印记着艺术家们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身影,闪耀着他们以作品立言、以德性立身的崇高品格。他们的杰作,不仅是个人才华的结晶,更是镌刻时代精神、展现民族自信的丰碑。

本期系列人物专题报道,旨在记录与呈现这些杰出艺术家的卓越风采。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欣赏其作品的深邃之美,探寻其中永恒的价值与时代印记,感悟他们深邃博大的精神世界,并从中汲取那份不断前行的、坚韧而温暖的力量。

李培玉,男,汉族,山东临朐人,一九五五年生,大专文化,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近几年来,参加了国内多次书法展览,获得金、银、铜奖。

根植齐鲁 墨润华夏

——记书法家李培玉的艺术生涯

任何一位艺术家的风格形成,都离不开其成长的文化土壤。李培玉先生的故里坐落于山东临朐,这片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土地,自古人杰地灵,文脉悠长。齐鲁大地的雄浑气象与金石之气,临朐人文的质朴风骨与翰墨书香,共同构成了他艺术生命的初始底色。这份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赋予了他的书法一种内在的庄重与正大之气。观其作品,无论尺幅大小,总有一种端严沉稳的格局,这不仅是技法使然,更是“礼”的精神与“仁”的胸怀在笔墨间的自然流露,是其人格修养与地域文化交融后的外化与彰显。

李培玉先生的艺术身份颇具特色,他既是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亦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一“双栖”身份,恰恰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一大优势。硬笔书写锤炼其结字的精准、架构的严谨与线条的骨力;软笔创作则滋养其笔法的丰富、墨韵的变幻与气势的恢弘。二者并非割裂,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他独特的笔墨语言。他的作品因而呈现出“于精微处见广大,于豪放中存法度”的特质,既有硬笔书法的清劲骨架,又饱含毛笔书法的丰腴血肉,形成了刚柔相济、骨肉亭匀的审美风貌。

深入传统而能跳出窠臼,是每一位成功书法家的必经之路。李培玉先生深明此理。他的书法,根基深扎于古典法帖之中,对前贤的笔法、结体、章法有着深入的研习与领悟。然而,他并未止步于简单的模仿与复刻。在其众多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在恪守传统法度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个人的性情与时代的审美。他的用笔,时而沉着痛快,时而灵动飘逸;他的章法,在平正之中求险绝,于疏密之间见节奏。这种“守正”与“出新”的平衡,使他的作品既洋溢着古典书法的韵致,又闪烁着现代审美的灵光,达成了与古人对话、与今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作为中国楹联学会的会员,李培玉先生不仅是一位书家,更是一位深谙文辞之妙的文人。这一重身份,极大地提升了他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他所书写的,往往不仅是汉字的形式之美,更是诗文楹联的意境之美。在创作时,他能够深刻理解文辞的内容与情感,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书体、笔调和节奏,实现“文心”与“书意”的高度统一。书写豪放诗词时,笔墨酣畅淋漓,气势磅礴;书写婉约楹联时,笔触细腻温润,意蕴悠长。这种书文互彰、联墨合璧的修养,使得他的书法超越了单纯的技巧展示,升华为一种综合性的、充满诗意的文化表达。

根植齐鲁,墨润华夏。近年来,李培玉先生在书坛屡获殊荣,金银铜奖见证着他的艺术成就。然而,比奖项更可贵的是他淡泊明志、潜心艺事的精神品格。他将每次获奖视为新的起点,在艺术道路上永葆探索的热情。正如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份对书法艺术的赤诚之心与不懈追求,使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当代书坛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欧阳建华

2025年10月23日书于北京

来源:五更点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