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演员的出路,不是演长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3 22:08 2

摘要:但在当前长剧寒冬的背景下,短剧演员试图通过竞争稀缺的长剧资源来升咖,是一条成功概率极低、成本高昂的路径,不少短剧红人,困于长剧。从这两年短剧演员的发展情况看,长剧不是短剧演员升咖的最好途径。

君不见,曾经的短剧顶流马秋元,已经是短剧的上古老人了,很久不见角色出圈。

短剧一哥柯淳,除抖音账号仍在活跃外,已经跌至红果演员榜第20位。

曾凭借《八零年代》出圈的藤泽文,现在被观众熟知的标签,是热搜上的八卦主角。

相较于仅5岁的短剧行业,剧集行业有着更为成熟的造星体系,更好的导演、制片等优质的资源。

人往高处走。短剧演员想通过长剧升咖,吸粉,走红毯,拍杂志,上封面,是情理之中,人之常情。

但在当前长剧寒冬的背景下,短剧演员试图通过竞争稀缺的长剧资源来升咖,是一条成功概率极低、成本高昂的路径,不少短剧红人,困于长剧。从这两年短剧演员的发展情况看,长剧不是短剧演员升咖的最好途径。

01 演员要理清楚目标

要看短剧演员演长剧有没有出路,可以先看看演员的目标是啥。

演员想有影响力,拿到更好的资源,基础是演到好的角色,延伸是获得粉丝的喜欢。演员能带剧,能传播品牌的价值,粉丝可以通过演员获得更好的内容,更好地追星的感觉,精神感受。

演长剧好还是短剧好?这需要从两者的媒介形式、传播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长剧爱用远、全景交代环境,擅长构建一个可信的、完整的世界。观众沉浸进去的,不仅仅是某个人物的情绪,更是那个世界的逻辑、关系和美学。比如长剧里金庸武侠中的世界,《甄嬛传》中宫廷故事。这样的世界,能带给观众更完整连贯的观剧感受,想起来的时候能更有画面感,让观众觉得老剧更香。

在内容表达上,长剧更加考验导演的画面表达,依赖编剧的人物关系,故事建构。

电影在内容表达上,环境之外,更依赖于导演对视听语言的调度。即使是素人演员,也可以在导演合适的表达中找到角色的灵魂。

相较于影视剧,短剧的内容表达,非常仰仗演员的表演,形象,还有台词。

听花岛曾在短剧方法论分析中提到,“短剧是离观众更近的一种视觉形态,更接近肖像化,跟用户的距离是非常近的。人物头很大,聚焦人物,特写、中近景的画面很多,所以人物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冲突都会被放大,它的交互性是更强的。”

短剧演员虽然丑得千奇百怪,有些演员演技差,台词拉胯。但总体来说整容脸很少,碰上形象贴合的角色,在自己的垂类赛道中,也能饰演好某一类角色,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收获观众的认可。演员更容易在庞大的短剧内容中,找到合适自己的演员赛道。

02 短国有自己的造星方式

在内容的传播形式上,短剧演员由于传播介质多是手机,天然地比长剧、电影的演员更加吸粉。

一方面,手机离观众更近,竖屏构图里,用户在手机上能更好地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动态等,更加亲近。

另一方面,手机天然的具有私密性,以及陪伴性。用户在手机里看短剧演员时,演员不再如影视剧演员一般具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像自己身边的好朋友一般。

影视剧行业的内容发展,是从上往下,内容的诞生和传播,多是由平台、管理者等决定。演员若想在长剧中获得好角色,第一步通常是签约影视公司。长剧的投资金额动辄上千万,优爱腾可以花钱堆上全平台的宣发资源,影响力大。在这样的产品中,新人演员想获得机会,必然需要和平台进行紧密地绑定合作关系。

平台怎么选新人?

演技可以被教;演员长相上很少有统一的帅的标准,像肖战、陈晓那种帅的还是少数。在有限的选择中,长期的利益绑定权衡下,家世背景、关系成为了重中之重。

捧谁都是捧,好的角色给谁演谁都赚到了,那当然要给了关系更好的。

于是,长剧行业的主演多数刚出道时便被寄予了赚大钱的厚望,资源往上砸,宣发排面跟得上来,鲜少再有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演员。

但是短剧的制作成本多数只有60万上下,主演的一天片酬在1万元左右。很多短剧的主演放到长剧中,只能演个丫鬟士兵。他们自然会更加珍惜演戏的机会,天然地想多和粉丝沟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关注度,直播时的收益。

因此,很多短剧演员都很爱做直播。直播时与粉丝的对话,也让他们不再高高在上,能够和粉丝之间产生更高的黏性。

品牌找艺人代言,杂志找艺人拍摄,很大程度上是看重艺人背后的粉丝资源。短剧艺人的粉丝战斗力,现在已经可以和二三线的长剧艺人不相上下,战斗力可以从微博、抖音等平台的数据上可查,粘性战绩不错。

03 长剧自己快揭不开锅了

从市场大盘上看,演员演长剧爆火的远远低于演短剧出名的机会。

“长剧演员都没有出路,凭啥短剧演员能靠演长剧走出来?”影视剧制片人橘子这样说道。

2025年是长剧直接走向寒冬的一年。从行业大盘看,2025年获批的电视剧数量仅有115部,比2024年的429部下降了约三分之三。今年第一季度的开机项目数同比下降了40%。与此同时,优爱腾芒集体走向了预算缩减,平台自救,项目收缩的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长剧艺人都面临着资源衰竭的境况。在有机会的情况下,杨蓉、李若彤、舒畅、刘念、孙艺燃、许梦圆等长剧演员都开始演短剧,向往短剧的机会和流量。

与此对应的,则是短剧还是在蓬勃地发展中。

去年短剧市场从500亿走到了600多亿。今年,随着《好一个乖乖女》《家里家外》《云渺》《盛夏芬德拉》等作品的破圈,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看短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骂短剧。

有争议,说明短剧还有未曾浸染的空间,这些也是短剧更有发展潜力的基础所在。

在红果的带领下,短剧行业在大规模铺量的同时,也在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短剧的IP养成,营销造势,品牌带货等新的商业模式都会形成。演员作为短剧作品表达的核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

04 降维容易升咖难

这是一个信息极度膨胀的年代,每个上网的人都会看到大量的内容,演员想要在观众心中留下印象,就需要频繁地推出新的作品。

短剧的制作周期多是10天左右,演员可以保持高频的进组状态,每个月都有新剧与观众见面,找到合适赛道的几率也更大。但是长剧的制作周期往往是半年上下,演员在拍长剧期间常常是查无此人。如果长剧播出后水花平平,角色也不出彩,对演员来说可以说是无效播剧,投入的时间成本巨大。

这三年,短剧类型从战神赘婿、年代爱情,进化到了中老年黄昏恋、现代言情等多种类型,与此对应的,则是演员的快速迭代。如徐艺真、孙樾等人,可以说是短国老人了,影响力一般,一直在走下坡路。

2024年,马秋元签约了柠萌影视与壹心娱乐联合成立的心心传媒,开始同时参演横屏中剧,试水长剧资源。

今年,马秋元主演了《钦天奇谭》《迎凤归》《柴门小福妻》等横屏中剧,豆瓣均无评分,热度一般,反响平平。

她官宣参演古装长剧《月明千里》以及《金吾不禁》中的女二号。

今年5月,柯淳在《无限超越班》中称自己一定不会演短剧。但奈何长剧太香。今年8月,柯淳官宣主演偶像剧《炽夏》。

短剧男演员刘擎,舒童,短剧女演员余茵,都进组了欢娱的新剧《玉茗茶骨》。作品满是短剧风的于正,也选择了将短剧演员能收尽收。今年2月,欢娱官宣签约了刘擎和藤泽文。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位短剧演员通过长剧,演出了很知名的角色,都是成绩平平。

归根结底,短剧与长剧,是两套不同的商业与内容生态。

当长剧演员降维出演短剧以求生存,短剧演员又何必执着于“升维”闯入一个正在收缩的战场?他们的未来,不在于如何成为长剧演员,而在于如何重新定义演员本身——利用短剧,与粉丝建立最深度的连接,塑造出好的角色。

毕竟,短剧的路,你还没有走到最好,没有走到头。拐个弯到别的路上,又有什么资本能够打得过别人?

别挤独木桥,要将自己脚下的土地,筑成新的高地。

来源:短剧黑马

相关推荐